《肋骨胸骨肺部创伤诊治专家共识(2022 版)》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创伤外科学组等多个组织共同制定,旨在为肋骨、胸骨及肺部创伤的诊治提供科学、标准的临床解决方案。以下是其部分主要内容1:
-
胸部 X 线片:可用于急诊初步筛查胸部创伤,能快速评估张力性气胸、心脏压塞、大量血胸等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胸腔内损伤,但对肺撕裂、肺挫伤及肋骨、胸骨骨折的评估存在局限性。
-
超声检查:可针对肋骨骨折进行术前定位,识别肺挫伤以及创伤伴随的胸腔积液、气胸或血胸,评价血流动力学状态,但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且在评估气管支气管损伤等方面存在局限性。
-
CT 检查:是评估胸部创伤更有效的影像手段。薄层胸部 CT(HR)是肺挫伤、肺撕裂伤、气管支气管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全肋骨 CT 重建是肋骨、胸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手段,且 AI 辅助能够显著提高 CT 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
纤维支气管镜:是诊断气管支气管损伤的金标准,对怀疑气管支气管损伤患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疼痛控制:采用科学有效的评分方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个体化镇痛治疗,多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
-
肺部物理治疗:包括积极的气道管理,如咳嗽咳痰、气道吸痰、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吸氧、气管插管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机械通气支持,除非存在气体交换异常。
-
液体复苏:对于肺挫伤患者,应保持适当的液体平衡,避免液体过载或过少。
-
胸腔闭式引流:对于存在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中大量血胸等患者,无禁忌证情况下应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
-
外固定治疗:适用于肋骨骨折根数较少、胸壁软化范围小而反常呼吸运动不严重的患者,一般推荐使用无创外固定。
-
手术指征
-
肋骨骨折:连枷胸患者;≥65 岁、≥3 根肋骨骨折患者;骨折断端严重移位(超过肋骨的双皮质宽度)者或移位造成血管、神经和胸腹内器官损伤者。
-
气管支气管肺损伤:ⅢA 和 ⅢB 级气管支气管损伤;肺撕裂伤伴出血不能控制者。
-
手术时机
-
肋骨骨折:具备手术适应证,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应尽早手术,最好在受伤后 72h 内完成。
-
气管支气管损伤:具备手术适应证,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应尽早进行手术,最好在受伤后 48h 内完成。
-
内固定材料
-
肋骨:常用的肋骨固定装置是钛板螺钉系统,临床上尽量避免使用髓内固定装置,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
胸骨:建议使用钛板作为胸骨骨折内固定材料。
-
手术技术应用:胸腔镜可通过小切口对胸壁内侧进行全面探查,准确地定位骨折部位,并在直视下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