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结节(≤2cm)楔形切除胸外科全国专家共识(2023 版)》由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和我国胸外科楔形切除治疗规范共同撰写1。以下是部分主要内容23:
-
胸部 CT 发现的肺部 < 2cm 且 CTR≤0.25 的混合型 GGO 或纯 GGO 可选择肺楔形切除(2A)。
-
胸部 CT 发现的肺部实性高危结节或短期随访后进展的实性结节,PET/CT 为可选的筛查方案(2A)。
-
对于术前尚未明确是否为肺部恶性肿瘤的病灶,可以行楔形切除的结节优先选择楔形切除,待术中病理报告决定是否进一步手术(2A)。对于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良性的肺部结节,实施肺楔形切除即可(1A)。
-
肺部结节(≤2cm)术中冰冻病理为非侵袭性肺部肿瘤,如微浸润性癌,可选择肺楔形切除术及伴或不伴淋巴结采样(1A)。
-
患者全身状况无法耐受肺叶切除术或手术风险过高,经综合评估后,可选择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术后辅以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案(2A)。肿瘤已进展至中晚期无法根治切除,可选择肺楔形切除术作为获取病理学诊断的一种候选方案(2A)。
-
多发肺部结节手术选择应谨慎,原则上应以切除高危病灶为主要目标,尽可能保留肺功能,优势部位的楔形切除为最优选择。获得肺部结节的病理及分子诊断有利于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2B)。
-
纯 GGO 肺部结节(≤2cm)楔形切除冰冻切片证实切缘阴性,无瘤切缘应至少 > 5mm(2A)。含实性成分肺部结节(≤2cm)楔形切除冰冻切片证实切缘阴性,无瘤切缘应大于肿瘤最大直径(2A)。
-
手术以无瘤原则为前提(参照推荐 7),肺楔形切除应尽量缩小切除范围,保障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2A)。对于难以实现肺楔形切除术的小结节(≤2cm),仍建议采用肺段、亚段、联合亚段、联合肺段切除术(2A)。
-
对于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浸润性腺癌的肺部结节(≤2cm)且 CTR≤0.5,应采用的手术方式仍存在争议,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及肺楔形切除术。同时,该类结节手术纵隔淋巴结是否需要清扫,也存在一定争议。
-
肺部结节(≤2cm)病理为 NSCLC 且包含微乳头、实性亚型、黏液、复杂腺体结构、低分化或未分化成分等复发高危因素,不建议行肺楔形切除术。但目前因病理科技术的限制以及各地病理科经验的差异,术中冰冻很难准确报出危险亚型。
-
病理类型为 SCLC 的肺部结节(≤2cm),根据目前 NCCN SCLC 诊疗规范推荐,建议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淋巴结没有明显转移(I 期 - IIA 期),仍建议行肺叶切除。如淋巴结存在转移(IIB 期以上),治疗方案存在争议,可选择姑息性肺楔形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
-
肺部结节的 CT 值对于胸外科医师判断其病理性质可能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因 CT 机器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尚无研究明确得出关于准确预测肺部结节病理性质的 CT 值阈值的报告。
-
目前肺楔形切除的微创手术方式存在一定比例的楔形切除难以达到理想标准切缘的病例。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研发肺楔形切除的专病机器人正在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