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普通外科 > 文章内容

2023 ESTS专家共识建议:原发性肺癌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标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9 07:47浏览:

《2023 ESTS 专家共识建议:原发性肺癌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标准》旨在为安全实施节段切除术作为早期肺癌患者的治愈性切除术提供指导1。以下是部分技术标准内容:
 
  • 定义:肺段切除术是指切除一个或多个肺段,每个肺段有独立的支气管、动脉和静脉供应7
  • 术前规划
    • 影像学评估:高分辨率 CT 是主要的评估手段,需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肺段的解剖结构,以便精准定位靶段。
    • 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测试、血气分析等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确保其能耐受手术。对于预计术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可进行分侧肺功能评估或运动试验等进一步评估。
  • 手术方法
    • 手术入路:推荐采用胸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但对于一些复杂病例,如肿瘤位置特殊、粘连严重等,也可选择开胸手术。
    • 肺段识别与分离:可通过支气管、血管的解剖标志,以及术中荧光显像、亚甲蓝染色等技术来准确识别和分离肺段。在分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段间静脉,避免损伤导致肺组织淤血或梗死。
    • 切缘控制:保证足够的切缘宽度,建议切缘距离肿瘤至少 2cm 或切缘与肿瘤的距离大于肿瘤直径,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对于切缘阳性的情况,应尽可能再次切除以达到阴性切缘。
  • 术中淋巴结管理
    • 淋巴结采样或清扫:对于临床分期为 T1aN0 的患者,可进行系统性淋巴结采样;对于 T1b - T2aN0 及以上的患者,建议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以准确分期和指导后续治疗。
    • 淋巴结评估: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如果冰冻病理结果为阳性,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扩大手术范围。
  • 段间平面管理
    • 段间平面的确定:可根据肺段的解剖结构、血管分布以及术中荧光显像等方法来确定段间平面。常用的方法包括膨胀 - 萎陷法、吲哚菁绿荧光显像法等。
    • 段间平面的处理:使用切割缝合器或超声刀等器械处理段间平面,确保切缘平整、无漏气。对于段间平面的出血点,要仔细止血,避免术后出血或形成血肿。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出血: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胸腔引流情况,如出现出血倾向,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
    • 漏气:妥善处理肺段切除后的残端,如出现漏气,可采用修补、封堵等方法处理,同时加强胸腔闭式引流,促进肺复张。
    • 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该共识为原发性肺癌肺段切除术的规范化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肿瘤学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团队的经验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