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可应用旋转复位或斜扳等方法进行小关节半脱位的整复。 (2)卧床休息:急性期或手法复位后应当卧床休息1~3周。 (3)理疗:可选用超短波、微波、频谱等多种物理治疗。 (4)局部保护:配戴腰围或支架。 (5)腰背肌锻炼:为增强...
1.一般概况 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症虽多属胎源性,但真正发病年龄大多在中年以后。而主要因退变所致者年龄要大于前者10~15岁左右,因此,多见于老年。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劳动强度和腰部负荷较大有关。其发病隐渐,常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出现症状。 2....
1.椎管狭窄症的辅助检查 (1)X线平片:在发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狭窄者,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小,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异常肥厚,两侧小关节移向中线,椎板间隙窄;退变者有明显的骨增生。 在侧位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14mm以下者示椎管狭窄,14~16mm者为相对狭...
(一)治疗 本病轻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无效者则需行手术扩大椎管。 1.腰椎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疗法 (1)传统的非手术疗法:主要强调: ①腹肌锻炼: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②腰部保护:包括腰围外用、避免外伤及剧烈运动等。 ③对症处理:理疗、药物外...
(一)发病原因 1.先天性椎管狭窄 系先天发育过程中,腰椎弓根短而致椎管矢径短...
旋前圆肌综合征的发病率远少于腕管综合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为男性患者的4倍以上。早期症状比较复杂,从确诊到治疗的时间往往达9个月至2年。 1.主要症状 (1)疼痛:前臂近端疼痛,以旋前圆肌区疼痛为主,抗阻力旋前时疼痛加剧。疼痛...
肌电图检查,Morris和Peters报道的7例旋前圆肌综合征病例中,6例出现运动传导速度减慢。Buchthal报道的7例病例中,有3例出现感觉传导的异常。然而,研究发现,在肘与腕间,运动和感觉传导的减慢对诊断近端正中神经卡压无诊断价值,因为腕管综合征与旋前圆肌...
(一)治疗 1.保守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轻度、较重上肢劳动后引起间断性发作的病例,可行保守治疗,包括避免重体力劳动、夹板固定、非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局部封闭治疗。有文献报道,约5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和治愈。一般认为,对经...
(一)发病原因 由于正中神经通过旋前圆肌或指浅屈肌时神经受到卡压所致。 (二)发病机制 1.Struthers韧带 为少见的结构,由此引起的旋前圆肌综合征较少见。 2.肱二头肌肥厚或紧张 同样可以引起卡压。 3.旋前圆肌纤维束带 重复性旋前动作可使卡压加重。 4.指浅...
1.病史和症状 (1)患者可能有颈部不适和颈椎病病史。 (2)胸前壁、胸侧壁和腋下不适,有胀痛、针刺样痛,如在左胸壁,酷似心绞痛。 (3)如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可能诉有从背后一直痛到心前的感觉。 (4)心内科检查资料不支持心绞痛。 2.体征 (1)胸锁乳突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