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形成方法
问题构建:共发放征询问卷 108 份,收到反馈 102 份,构建问题 14 个,经 3 轮讨论将问题合并整理为 11 个。
文献检索:证据评价组按照 PICO 原则对纳入的临床问题进行解构和检索,检索 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 2006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 2015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
推荐意见形成:采用牛津大学证据分级与推荐意见分级体系对推荐意见的支持证据进行评级。综合分析临床证据以及器官移植患者的现状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等因素后提出推荐意见,经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全国器官移植与相关学科专家两轮会议集体讨论,根据讨论意见对初稿进行调整,最终形成指南终稿。
推荐意见举例
适应证:推荐 ECD 供肾、中国二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有心肺复苏病史、低血压过程、冷缺血时间较长及获取过程中灌注不良的供肾应用 HMP(推荐强度 A,证据等级 1a)。
设备选择:目前已有多款肾脏低温机械灌注设备在全球获批上市,包括 LifePort 肾转运器、RM3 和 Kidney Assist 等。因我国 LifePort 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指南的设备参数以 LifePort 为基准进行推荐。
该指南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提高中国遗体器官捐献供肾保存水平,减少器官弃用率,缓解器官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