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
背景:急诊手术中的决策复杂,需要外科医生快速评估多种临床、诊断和环境因素,以评估患者不良预后风险,平衡诊断、管理策略和可用资源。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已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提高手术视野的工具,在择期手术中已证实有获益。
目的:为紧急情况下 ICG 荧光成像的标准化使用提供基于证据和专家意见的建议。
达成方法
使用 PICO 框架,共识协调员确定了关于 ICG 荧光引导手术在急诊中应用的关键研究领域、主题和问题。
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并使用 GRADE 标准评估证据。
一组专家外科医生通过德尔菲共识过程审查和完善了陈述和建议,最终达成一致并批准。
主要内容
优势
提高决策准确性:ICG 荧光成像,包括血管造影和胆管造影,可改善急诊手术中的术中决策,有可能减少手术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
增强可视效果:能为外科医生提供更清晰的手术视野,尤其是在评估肠道活力和胆道结构等方面,可提供优于传统肉眼评估的实时信息,有助于精准手术,提高微创手术效果。
使用限制
组织穿透有限:组织穿透深度仅 5-10mm,在严重炎症、瘢痕或肥胖患者中成像效果可能受影响。
存在禁忌人群:对碘或含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使用要点
合理选择患者: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状况及是否存在禁忌证等因素,谨慎选择适合使用 ICG 荧光成像的患者。
关注剂量与时机:需根据患者体重等因素确定合适剂量,一般在 0.1-0.5mg/kg,同时由于 ICG 半衰期短,为 3-4 分钟,对于 ICG 血管造影,必须在静脉注射 ICG 之前设置并准备好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以获得最佳成像效果。
做好人员与设备准备:成功实施依赖于适当的培训、设备的可及性,操作人员需熟悉 ICG 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成像设备的操作等。
总结与展望
先进技术如 ICG 荧光引导手术应在急诊手术中得到优先考虑以改善预后。
其在急诊环境中的应用需要适当培训、设备可用性和标准化协议。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估其成本效益,并扩大其在紧急外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