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肝移植应用策略
治疗急性 / 亚急性肝衰竭
原理:急性 / 亚急性肝衰竭有较高肝脏再生与功能恢复可能,辅助肝移植保留部分自体肝脏,移植后自身肝脏可能恢复,停止免疫抑制治疗后,移植肝出现排斥损伤萎缩,自体肝脏可代偿增生,患者最终依赖自体肝脏长期存活。
推荐意见: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 / 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接受辅助肝移植治疗可显著增加生存获益,有较高机会远期停止免疫抑制治疗,推荐辅助肝移植作为急性 / 亚急性肝衰竭的治疗方法之一(2b 级,强推荐)。
预防小肝综合征
原理:世界范围内供体肝脏缺乏,小体积移植物非辅助肝移植风险高,辅助肝移植利用保留的自体肝脏,在术后早期发挥门静脉血液分流和肝脏功能支持作用,可避免早期风险,随着移植物生长可承担全部肝脏功能。
推荐意见:在短期内无法获得理想供肝的等待者中,小体积移植物的辅助肝移植应该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目前,辅助肝移植预防小肝综合征仅仅作为非辅助肝移植的补充。
治疗非硬化性遗传代谢性疾病(ncIMLD)
原理:对于某些 ncIMLD,辅助肝移植植入的正常供体肝脏可补充缺失或异常的酶或代谢功能,而自体肝脏可保留部分原有功能,减少对全身代谢的影响,且有可能在疾病控制后减少或停止免疫抑制治疗。
推荐意见:对于特定的 ncIMLD 患者,若评估后认为辅助肝移植能带来更好的代谢纠正和预后,可考虑辅助肝移植,但需综合评估疾病类型、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证据等级有限,弱推荐)。
辅助肝移植技术要点
原位辅助肝移植:需要进行肝部分切除为供体肝脏腾出空间,同时要精准进行血管吻合等操作,将供体肝与受体的肝上、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等进行连接,技术难度相对较高,但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
异位辅助肝移植:通常将供体肝脏移植到腹腔内的其他位置,如脾窝、盆腔等,手术相对原位辅助肝移植简单一些,但需要注意移植物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确保供体肝脏能获得足够的血液灌注和回流,避免出现淤血、血栓形成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