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5 08:34浏览: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等多组织联合发布,对 2018 版指南进行了更新23。以下是其部分重要内容2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 骨转换标志物(BTM)能反映骨转换状态,可用于评定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骨转换状态,鉴别是否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评价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及用药依从性。推荐 Ⅰ 型胶原 N 端前肽(PⅠNP)和血清 Ⅰ 型胶原 C 末端交联肽(CTX)作为首选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
  • BTM 检测较骨密度检测能更早地反映药物疗效,可在用药后 3 个月开始检测,每隔 3~6 个月检测 1 次。应预先检测 BTM 的基线水平,复测时应采用相同测量方法,并与最小有意义变化值比较,以正确判断 BTM 改变的临床意义。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的应用

  • QCT 在老年人群中的诊断标准为:通常取 2 个腰椎椎体松质骨骨密度平均值,腰椎 QCT 骨密度绝对值>120mg/cm³ 为骨密度正常,80~120mg/cm³ 为低骨量,<80mg/cm³ 为骨质疏松。
  • 建议 QCT 与临床影像检查的胸、腹部或髋部等 CT 扫描同时进行,单独扫描时应尽可能采用低剂量 CT 扫描技术。

钙剂补充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普遍存在钙与维生素 D 不足或缺乏。联合补充钙与维生素 D 可以增加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小幅降低髋部骨折风险。老年骨质疏松每日摄入元素钙的总量为 1000~1200mg,可耐受最高量为 2000mg,除饮食补充外,每日尚需补充元素钙 500~600mg,钙剂选择需要考虑钙元素含量、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 高钙血症或高尿钙症的患者禁用钙剂。

跌倒预防

  • 推荐对老年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对有风险的患者应提供改善平衡和 / 或包含综合运动方案的干预措施。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预防跌倒的措施包括规律锻炼、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子、科学选择和使用适老辅助器具、进行家居环境适老改造、定期进行防跌倒评估和遵医嘱用药等。

运动干预

  • 推荐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遵循个体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规律地进行一些中、低强度的多元化运动,如有氧运动、肌肉强化、平衡训练等,以维持现有功能的适度提高为目的。
  • 建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周至少进行 150~300min 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 75~150min 高强度有氧运动。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多合并下肢骨关节炎,不建议进行下蹲、登楼梯、爬山等运动,避免弯腰、扭腰等过度运动或不恰当运动带来的副损伤。

药物治疗

  • 地舒单抗: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使用地舒单抗进行治疗。双膦酸盐进入药物假期或特立帕肽停药后的患者,建议使用地舒单抗进行序贯治疗。应用地舒单抗 5~10 年后需重新评估骨折风险,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停用。地舒单抗停用后,建议序贯使用双膦酸盐等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以预防停药后的快速骨量流失和降低骨折风险。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使用地舒单抗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 罗莫舒单抗:针对老年女性有脆性骨折史、骨折极高风险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使用罗莫舒单抗治疗,以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发生的风险。用药前,应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罗莫舒单抗使用时间应限制在 1 年以内,停药后应序贯使用其他抗骨吸收抑制剂以维持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