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5 08:33浏览:

技术介绍

OSE 是 2019 年由朱腾月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脊柱内镜术式。该术式将同轴内镜技术的工作通道与镜体分离,或可看作将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双通道合为一个通道。其突出特征是无固定通道限制,能有效维持操作区域水压,兼具同轴内镜自由操作的便利和单侧双通道内镜的广阔视野12

腰椎管狭窄症诊断2

  • 症状:典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时无明显症状,步行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以致跛行,需弯腰、蹲下或坐下休息后才可继续活动,前屈蹲踞位可缓解症状,过伸位症状加重,且主观症状多而阳性体征少。
  • 影像学检查:腰椎正侧位 X 线片可观察骨性结构变化;腰椎过伸过屈侧位 X 线片用于观察腰椎失稳及序列改变;CT、MRI 对诊断至关重要,可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增生、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等情况;腰椎管造影主要用于 CT 及 MRI 未见明显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的患者,现临床已较少应用。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下肢疼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存在客观神经损害体征;典型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症状,行走距离小于 500m,影响生活和工作;症状持续且保守治疗 3 个月未见好转2
  • 禁忌证:腰椎骨折、脱位等导致的严重腰椎不稳定;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不能配合手术者。

手术方式1

包括一侧入路双侧症状双侧减压切除 / 不切除椎间盘、正中人路双侧症状双侧减压切除 / 不切除椎间盘等,可利用解剖定点做到点面精确松解。

手术流程

通常包括患者体位摆放、麻醉方式选择、手术切口定位、通道建立、内镜下减压操作、止血与冲洗、伤口缝合等步骤。术中需注意保护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精确减压,确保手术效果。

术前术后评估

  • 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一般情况、神经系统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以确定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 术后评估: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如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是否缓解;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反射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如术后复查 CT、MRI 等,了解减压效果及椎管内情况。

术后康复注意事项

  • 休息与活动:术后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佩戴腰围保护腰部,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 康复训练: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下肢肌肉力量训练、腰背肌功能锻炼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脊柱稳定性。
  •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
 
该共识旨在为脊柱外科医生采用 OSE 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和临床指导,以提高我国腰椎管狭窄症的脊柱内镜诊疗水平。具体的临床应用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