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2024 专家建议:局部止血剂在神经脊柱手术中的各种出血部位和情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5 08:03浏览:

《2024 专家建议:局部止血剂在神经脊柱手术中的各种出血部位和情况下的应用》主要提供了在神经脊柱手术中使用局部止血剂(THA)的指导,旨在优化止血实践,改善手术结果,提高患者安全23。神经脊柱手术中,术中出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导致血肿、感染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并发症23。以下是局部止血剂在不同出血部位和情况的应用介绍:

椎体出血

  • 骨松质出血:在椎体手术中,如椎体成形术、脊柱融合术等,常遇到骨松质出血。可使用骨蜡涂抹在出血的骨面上,通过物理堵塞作用封闭血管,达到止血目的。也可应用明胶海绵颗粒或纤维蛋白胶,它们能促进血液凝固,填充骨小梁间隙,起到止血和支撑作用。
  • 椎体静脉丛出血:由于椎体静脉丛丰富,手术中易损伤导致出血。此时可选用可吸收止血纱布覆盖在出血部位,它能吸附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浓缩,加速凝血过程。另外,氧化纤维素也可用于椎体静脉丛出血,其能在局部形成凝胶状物质,压迫血管止血,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降低感染风险。

椎间隙出血

  • 椎间盘切除术后出血:在椎间盘切除术时,椎间隙内的小血管破裂可引起出血。一般会使用双极电凝对可见的出血点进行止血,但对于一些弥漫性出血,可将含有凝血酶的明胶海绵填入椎间隙,凝血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使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块,从而有效止血。
  • 椎间融合器植入时出血:植入椎间融合器过程中,可能损伤椎间隙周围的血管。此时可先采用压迫止血的方法,用纱布或棉球压迫出血部位数分钟,多数情况下能使小血管出血停止。若仍有出血,可在融合器表面涂抹一层纤维蛋白胶,再植入椎间隙,这样能在融合器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出血,并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硬膜外出血

  • 硬膜外静脉丛出血:硬膜外静脉丛在脊柱手术中容易受损出血。通常先采用棉片压迫止血,通过局部压力使静脉血管塌陷,达到止血效果。若压迫止血效果不佳,可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或止血绫等止血材料覆盖在出血部位,它们能与血液接触后迅速膨胀,形成凝胶状物质,填充组织间隙,压迫血管,实现止血。
  • 硬膜外血肿形成:如果硬膜外已经形成血肿,在清除血肿后,需仔细检查出血来源。对于较小的血管出血,可用双极电凝止血;对于广泛的渗血,可使用生物蛋白胶进行喷洒,它能在创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起到良好的止血和封闭作用,防止血液继续渗出,同时促进创面愈合。

肌肉软组织出血

  • 手术切口周围肌肉出血:在切开皮肤和肌肉组织时,会遇到肌肉血管出血。一般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然后进行结扎或电凝止血。对于一些小的出血点,也可使用肾上腺素盐水纱布湿敷,肾上腺素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此外,还可在肌肉断面上涂抹云南白药等中药止血粉,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椎旁肌肉剥离处出血:在脊柱手术中,常需要剥离椎旁肌肉以暴露手术视野,此处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结合止血材料的方法。如使用纱布或棉球压迫出血部位,同时在肌肉剥离面喷洒或涂抹凝血酶冻干粉、纤维蛋白封闭剂等,可加速血液凝固,减少出血量。

神经根周围出血

  • 神经根减压术后出血:在进行神经根减压手术时,可能会损伤神经根周围的血管。由于神经根较为敏感,止血时要避免对其造成压迫或损伤。一般先采用轻柔的压迫止血,用湿棉片轻轻按压在出血部位,待出血停止后,再小心移除棉片。若出血较严重,可使用明胶海绵或可吸收止血膜覆盖在神经根周围,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在不影响神经根功能的前提下起到止血作用。
  • 神经根粘连松解时出血:松解神经根粘连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出血。此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清除积血,同时观察出血点。对于较小的出血点,可等待其自行止血或使用微纤维胶原止血剂进行局部涂抹,促进凝血。对于较大的出血点,需在显微镜下用双极电凝精确止血,注意电凝的功率和时间,避免损伤神经根。
 
在使用局部止血剂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出血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止血剂,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以确保止血效果和患者安全。同时,还需结合其他止血方法,如电凝止血、压迫止血等,综合处理神经脊柱手术中的出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