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5 07:54浏览:

诊断

  • 症状:起病隐匿,神经功能损害呈渐进性,部分患者病情可长期稳定。轻度患者可能仅有间断、轻微肢体麻木,无运动功能障碍;中、重度患者则可能出现手部精细动作障碍、躯干及四肢感觉异常、行走不稳,严重者伴有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甚至肢体瘫痪。
  • 体征:包括不同程度的步态异常,上肢腕和手部功能障碍明显,可出现肌肉萎缩,形成 “脊髓病手”。此外,还可能有 Hoffmann 征、Babinski 征等病理反射,部分患者深反射活跃或亢进,少数出现髌阵挛、踝阵挛阳性。
  • 影像学表现:X 线片可观察颈椎生理曲度等变化,但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和脊髓受压情况;CT 对骨性结构观察较好,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等优于 MRI;MRI 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脊髓病变灵敏度高,能显示软组织病变等,动态 MRI 有助于评估颈脊髓动态受压情况。
  • 病情评估: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JOA)颈脊髓功能评分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度,轻度≥15 分;中度 12 - 14 分;重度≤11 分。随访中改良 JOA 评分相较基线评分下降≥2 分视为病情加重。
  • 中医辨证分型:常见证型有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

治疗

  • 手术治疗
    • 手术指征:轻度患者(改良 JOA 评分 15 - 17 分)优先进行规范化非手术治疗,但若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或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则应尽早手术;中度患者(改良 JOA 评分 12 - 14 分)可考虑手术,出现上述情况也应尽早手术;重度患者(改良 JOA 评分≤11 分)应尽早手术。
    • 手术时机:轻中度患者如病情进展快、神经功能损害明显或保守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重度患者建议尽快手术,以挽救脊髓功能。
  • 非手术治疗
    • 中药内服: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如气虚血瘀证可选用益气化瘀通髓方等,肝肾亏虚证可选用益气化瘀补肾方等,瘀血阻络证可选用鹿灵活络颗粒等。
    •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症状。常用穴位有颈部夹脊穴、风池、肩井、曲池、合谷等,可根据病情加减。
    • 推拿按摩:适用于病情较轻、无明显脊髓受压或术后康复患者。但脊髓受压明显、椎体间不稳定者应慎用或禁用。
    • 物理治疗:包括颈椎牵引、中频电疗、超声波治疗、红外线照射等,可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 术后康复:术后可采用中药调理、针灸、康复训练等中西医结合方法,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包括颈部肌肉锻炼、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