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临床手术 > 文章内容

肩袖损伤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25 07:53浏览:

诊断

  • 病史:存在肩关节损伤史或长期肩关节劳损,中老年人群居多。
  • 临床症状:表现为肩痛,部分患者以夜间静息痛为主要特征,还可能有活动受限、力弱等症状。
  • 体格检查:包括冈上肌、冈下肌与小圆肌、肩胛下肌等相关的功能检查,如 Jobe 试验、0 度外展抗阻试验、落臂试验、疼痛弧试验等。
  • 影像学检查:X 线检查是必备项目;CT 检查可用于确定肩峰形态及鉴别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等;超声检查无创、操作方便且可重复性高;MRI 检查能清晰显示肩袖结构和损伤部位等;肩关节镜检查是诊断的 “金标准”。
  • 临床分型:有 Ellman 分型、Burkhart 分型、Neer 分型等多种分型标准。
  • 辨证分型:基本证型包括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和肝肾亏虚证。

治疗

  •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新鲜损伤、临床症状较轻、Neer 分型属 1 级、肩袖部分撕裂或肌腱病等情况。
    • 保护制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用外展枕将患肩固定在外展 30°、旋转中立位 4 - 6 周,期间进行手、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患肩助力、被动活动。
    • 针刺疗法:肩袖损伤非手术治疗全程均可辨证施治,包括毫针疗法、温针疗法、电针疗法等。
    • 灸法:适用于肩袖损伤功能康复期。
    • 手法治疗:适用于肩袖损伤功能康复期,急性期不可用。
    • 封闭治疗:适用于肩袖损伤急性期及伴有慢性炎症时,需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射间隔时间不短于 1 周,每年不超过 4 次。
    • 物理治疗:包括冲击波、超声波等,可联合其他疗法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疼痛。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可用于肩袖部分撕裂的非手术治疗患者或肩袖修补术后患者。
    • 药物治疗:可根据辨证分型选择中草药或中成药口服;对于持续性疼痛或中、重度疼痛患者可酌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有用药禁忌者可考虑阿片类镇痛药。
  • 手术治疗:部分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手术,但目前对于手术治疗存在争议,医生需综合评估风险和收益,动态评估病情进展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