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与原理:EECP 是以实时监测的心电 R 波为触发信号,在患者双下肢及臀部包裹特制充气囊套。在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序贯式充气加压,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冠状动脉舒张期血流灌注;在心脏收缩期同步排气,降低心脏后负荷,进而提高心输出量。
-
作用机制:包括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舒张压,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各器官微循环及侧支循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及脑部灌注压;改善肌力及运动耐力,增加下肢血运及氧摄取能力;还有其他生物学作用,如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血管损伤等。
-
冠心病:适用于对标准血运重建程序和积极药物治疗无效的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盐使用频次,增加运动耐受性,还能改善 PCI 后患者的预后,对无法进一步血运重建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心力衰竭: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 分钟步行试验结果,降低 BNP 水平,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耐量,对心功能较差无法行 PCI 或 CABG 的患者,可改善其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
-
高血压:通过增加一氧化氮、降低内皮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进而控制高血压。
-
初始治疗时长:通常设定在 10 至 30 分钟每次,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避免过度治疗。可根据个体差异和治疗反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适时调整。
-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体温监测有助于发现异常情况;脉搏和血压监测可了解心血管反应,及时调整方案;血氧饱和度监测对高危患者重要,可保障治疗安全有效。
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等专家组制定此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开展规范化、系统化的 EECP 治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 EECP 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有效增加冠状动脉储备、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获得最佳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