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诊断3:
-
病史:询问患者有无甲状腺手术、放射碘治疗、颈部放射治疗等病史,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家族史等。
-
症状与体征:患者常出现怕冷、乏力、水肿、脱发、皮肤干燥、食欲减退、便秘、心动过缓、贫血等症状,体征可见表情呆滞、反应迟钝、面色苍白、颜面水肿、胫前黏液性水肿、眉毛外 1/3 脱落等。
-
实验室检查:血清 TSH 升高、FT4 降低、TT4 降低,可提示甲减。自身抗体检查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提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的形态和结构。
-
鉴别诊断:需与垂体瘤、下丘脑疾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贫血、水肿、低 T3 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
-
中医辨证:
-
脾肾阳虚证:常见症状有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腹胀便溏、面目及肢体浮肿等。
-
气血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
痰瘀互结证:可见颈部肿块、胸闷、纳差、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腻等。
-
西医治疗3:
-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
-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为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目标是将血清 TSH 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改善临床症状。药物剂量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
黏液性水肿昏迷的治疗:若出现黏液性水肿昏迷,需立即抢救,给予保暖、吸氧、静脉滴注甲状腺激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治疗。
-
病因治疗:由药物、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等因素引起的,需及时停用相关药物或停止治疗;由垂体肿瘤、下丘脑疾病等引起的,需进行相应治疗。
-
中医治疗:
-
中药方剂:针对脾肾阳虚证,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气血两虚证,用八珍汤加减;痰瘀互结证,以海藻玉壶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等。
-
针灸治疗: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肾俞、气海等穴位,根据辨证进行针刺或艾灸,以调节脏腑功能,改善症状。
-
饮食调护: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碘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蛋类、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过多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
生活调摄: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防止受寒感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
情志调节:关心体贴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情绪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在诊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关注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体的诊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