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
指南强调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双向关联,提出 “糖尿病心脏病学”(Diabetocardiology)的概念,建议由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管理策略4。这一理念源于糖尿病患者 CVD 风险显著升高(2-4 倍),且合并心衰或慢性肾脏病(CKD)时预后更差23。
-
基于新型药物证据的治疗范式转变
随着 SGLT2 抑制剂(SGLT2i)和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RA)在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中证实显著降低 CVD 风险,指南将这两类药物提升为合并 ASCVD 或高危因素患者的一线治疗,且不依赖血糖控制目标134。
-
SCORE2-Diabetes 模型的引入
指南首次提出针对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专属风险预测工具 ——SCORE2-Diabetes 模型,整合传统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压、胆固醇)与糖尿病特异性指标(确诊年龄、HbA1c、eGFR),更精准预测 10 年 ASCVD 风险123。该模型将患者分为低危(<5%)、中危(5%-10%)、高危(10%-20%)、极高危(≥20%),并据此制定干预策略3。
-
分层筛查与评估路径
-
CVD 患者:所有 CVD 患者均需筛查糖尿病(HbA1c 或空腹血糖)24。
-
糖尿病患者:常规评估 ASCVD、心衰、CKD 及房颤风险,尤其关注 eGFR 和尿白蛋白水平134。
-
GLP-1RA 与 SGLT2i 的核心地位
-
合并 ASCVD 或极高危因素:无论 HbA1c 是否达标,均推荐 GLP-1RA 联合 SGLT2i,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Ⅰ 类推荐)134。
-
未合并 ASCVD 但 10 年风险≥10%:优先选择 GLP-1RA 或 SGLT2i,高危患者可联合使用13。
-
心衰与 CKD 管理:SGLT2i 为心衰各阶段(HFrEF、HFmrEF、HFpEF)的基础治疗,且在 CKD 患者中可用于 eGFR≥20 ml/min/1.73m² 人群134。非奈利酮作为新型非甾体 MRA,可进一步降低 CKD 患者心血管和肾脏终点事件34。
-
传统药物的重新定位
-
二甲双胍:不再作为默认一线用药,仅推荐用于低中危患者或需额外降糖时(Ⅱa 类推荐)4。
-
吡格列酮:可降低 ASCVD 风险,但因心衰风险限制使用(Ⅱb 类推荐)1。
-
他汀类药物:无论基线 LDL-C 水平,均应强化降脂(极高危患者 LDL-C 目标 < 1.4 mmol/L)4。
-
抗栓治疗的精细化管理
-
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仅推荐用于极高危且出血风险低的患者(Ⅱb 类推荐)1。
-
二级预防:ACS 后糖尿病患者需维持 12 个月 DAPT,避免缩短疗程或降级为氯吡格雷1。
-
胃肠道保护:抗栓治疗时常规联用 PPI 预防出血1。
-
心力衰竭
-
所有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均应启动 SGLT2i,无论射血分数如何(Ⅰ 类推荐)34。
-
避免使用沙格列净和吡格列酮,因其增加心衰住院风险1。
-
慢性肾脏病
-
早期筛查:每年检测 eGFR 和尿白蛋白,CKD 分期联合评估肾功能和蛋白尿13。
-
强化治疗:SGLT2i(如卡格列净)联合非奈利酮可降低 CVD 和肾衰风险,GLP-1RA 适用于 eGFR≥15 的患者34。
-
心房颤动
-
65 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常规筛查房颤(脉搏或心电图),65 岁以下高危人群(如合并高血压)亦需机会性筛查23。
-
抗凝治疗需个体化,优先考虑 NOACs4。
-
性别差异
-
糖尿病对女性 CVD 风险影响更大,但现有证据未支持性别特异性治疗,未来研究需纳入更多女性患者26。
-
减重与运动
-
目标:初始体重的 7%-10%,可改善代谢和心血管结局4。
-
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联合抗阻训练,合并 CVD 者需个体化方案24。
-
饮食建议
-
推荐地中海饮食,增加植物性食物比例,减少精制碳水和饱和脂肪24。
-
限制钠摄入(<2 g / 天)以控制血压4。
-
戒烟与饮酒
-
戒烟是 A 级推荐,饮酒需限量(男性≤20 g / 天,女性≤10 g / 天)4。
-
团队构成
包括心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营养科及康复科,共同制定筛查、评估及治疗方案47。
-
转诊标准
-
基层筛查:通过 SCORE2-Diabetes 初筛,高危患者转诊至专科行进一步评估(如冠状动脉钙化评分)3。
-
复杂病例:合并 ACS、心衰或 CKD 进展者,需多学科联合管理4。
-
药物联用的长期安全性
GLP-1RA 与 SGLT2i 的联合使用虽显著降低风险,但长期数据仍需积累,尤其是对体重、骨代谢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影响14。
-
糖尿病前期的管理缺失
因缺乏明确证据,指南未纳入糖尿病前期的 CVD 预防建议,未来需更多研究支持34。
-
生物标志物与精准治疗
探索新型生物标志物(如肠道菌群代谢物、细胞外囊泡)可能为早期风险预测提供新靶点4。
2023 ESC 指南标志着糖尿病合并 CVD 管理从 “血糖控制为中心” 向 “心血管结局优先” 的范式转变。核心建议包括:
-
早期筛查:CVD 患者筛查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评估 CVD 及 CKD 风险。
-
机制导向治疗:优先选择 GLP-1RA 和 SGLT2i,无论血糖水平。
-
多学科协作:整合多领域资源,优化个体化管理路径。
这一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清晰的循证框架,推动糖尿病合并 CVD 的管理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