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声明由肥胖医学协会(OMA)发布,主要探讨了肥胖与血栓、静脉疾病、淋巴疾病和脂肪水肿之间的关系,旨在促进和改善对肥胖前期和肥胖患者的临床护理和管理1。
-
肥胖与血栓:肥胖个体面临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这可能与肥胖导致的多种因素有关,如炎症状态增加、凝血因子和纤溶系统的改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炎症反应可激活凝血途径,同时肥胖患者常存在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也会影响血管壁的功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
肥胖与静脉疾病:肥胖是静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方面,肥胖者下肢静脉压力增加,这是由于身体重量对下肢静脉的压迫以及腹部脂肪堆积导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长期的高压状态会损伤静脉瓣膜,引发静脉曲张等静脉疾病。另一方面,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和炎症也会影响静脉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加重静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肥胖与淋巴疾病:肥胖可能影响淋巴系统的功能。过多的脂肪组织可能压迫淋巴管,导致淋巴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淋巴水肿等疾病。此外,肥胖引起的慢性炎症也可能损害淋巴管壁,影响其正常的收缩和运输功能,使淋巴系统对组织间液的回收和代谢出现障碍。
-
肥胖与脂肪水肿:脂肪水肿是一种以脂肪组织异常堆积和肿胀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下肢。肥胖与脂肪水肿密切相关,肥胖不仅会加重脂肪水肿患者的症状,还可能增加脂肪水肿的发病风险。其机制可能涉及脂肪细胞的过度增殖和肥大,以及由此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蛋白质在组织间隙积聚。
-
详细病史采集:包括患者的肥胖病史、体重变化情况、是否有相关疾病的家族史,以及是否存在可能增加血栓、静脉疾病、淋巴疾病和脂肪水肿风险的因素,如长期久坐、手术史、创伤史等。
-
体格检查:全面的体格检查对于评估肥胖患者的身体状况至关重要。重点检查下肢静脉情况,观察是否有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等表现;检查下肢淋巴回流情况,注意有无肿胀、皮肤质地改变等;同时评估脂肪分布特点,判断是否存在脂肪水肿的典型体征,如双侧下肢对称性肿胀、皮肤呈橘皮样改变等。
-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例如,对于怀疑有血栓形成的患者,可进行血管超声、D - 二聚体检测等;对于静脉疾病,血管超声可评估静脉瓣膜功能和血管内径等;淋巴造影或核素淋巴显像可用于评估淋巴系统的功能和结构;而对于脂肪水肿,MRI 或 CT 检查有助于更准确地观察脂肪组织的分布和形态。
-
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患者综合管理的基础,包括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建议采用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方案,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同时,鼓励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以及适当的力量训练,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帮助减轻体重,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
体重管理:设定合理的体重减轻目标,一般建议初始目标为减轻当前体重的 5% - 10%。对于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难以达到体重减轻目标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肥胖药物。目前有多种抗肥胖药物可供选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 - 1)受体激动剂等,这些药物在减轻体重的同时,还可能对血糖、血压等代谢指标产生有益影响。对于重度肥胖且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减肥手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显著减轻体重,改善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和并发症。
-
疾病特异性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血栓、静脉疾病、淋巴疾病或脂肪水肿的患者,除了体重管理外,还需要根据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对于血栓形成患者,根据血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能需要采用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等方法;对于静脉疾病患者,可使用弹力袜、静脉活性药物等改善静脉功能,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淋巴疾病和脂肪水肿患者,可采用物理治疗,如按摩、压迫治疗等,以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肿胀。
-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认识,包括肥胖与血栓、静脉疾病、淋巴疾病和脂肪水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向患者传授合理饮食和运动的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定期筛查:对于肥胖患者,尤其是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例如,定期进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以早期发现静脉疾病;对于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可定期检测凝血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预防措施。
-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肥胖患者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将这些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血栓、静脉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总之,《2023 OMA 临床实践声明》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肥胖与血栓、静脉疾病、淋巴疾病和脂肪水肿的综合管理策略,强调了早期预防、准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以改善肥胖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不过,目前关于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仍有许多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未来的研究可能会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