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NCCN临床实践指南:甲状腺癌(2024.V1)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3-31 08:48浏览:

诊断方面

  • 评估手段:指南强调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甲状腺超声检查以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等2。如果结节具有可疑超声特征,如低回声、微钙化、边界模糊、纵横比大于 1 等,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NA)以明确结节性质3
  • Bethesda 分类:在 FNA 结果的解读中,采用 Bethesda 分类系统来报告细胞学结果,有助于指导后续的治疗决策。例如,Bethesda III 类(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病变或滤泡性病变)的患者,如果多次 FNA 结果均为此类且结节较大或有其他可疑特征,可能需要考虑诊断性叶切除术1

治疗方面

  • 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类型和分期的甲状腺癌,手术方式有所不同。乳头状甲状腺癌如果肿瘤直径大于 4cm、甲状腺切缘阳性、甲状腺外侵犯、确诊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建议全甲状腺切除;而对于较小且无高风险特征的肿瘤,可行腺叶切除术。滤泡状甲状腺癌、嗜酸性细胞甲状腺癌在初始治疗中也会根据肿瘤大小、侵犯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放射性碘治疗(RAI):对于部分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 RAI 治疗,以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或潜在的转移病灶。在考虑 RAI 治疗时,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手术切除情况等因素。指南中新增了关于 RAI 治疗原则的相关内容,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1
  • 其他治疗:对于髓样甲状腺癌,RET 原癌基因突变相关的患者,在治疗上有特殊的考虑。如对于 RET 突变阳性的复发或持续性局部区域疾病,selpercatinib 被列为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对于未分化癌,分子检测可帮助确定可靶向的突变,以便选择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如 entrectinib 等药物在特定情况下被列为首选治疗方案1

随访方面

  • 监测内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需要长期随访,监测内容包括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颈部超声以及根据需要进行的影像学检查等。通过定期监测这些指标,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的复发或转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制定不同的随访频率。低风险患者可能随访间隔相对较长,而高风险患者则需要更密切的随访。例如,对于无病生存(NED)的患者,在长期疾病监测中,颈部超声等检查的频率会根据时间和风险程度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