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环境暴露史,重点检查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
-
实验室检查:进行甲状腺刺激激素(TSH)筛查,若 TSH 异常或有其他指征,可考虑进行甲状腺自身抗体等检查。
-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重要手段,可用于确定结节的大小、形态、位置、回声等特征,并评估颈部淋巴结情况。对于某些患者,如怀疑有远处转移或局部侵犯,可能需要进行 CT、MRI 或核素显像等进一步检查。
-
细针穿刺活检(FNA):根据结节的超声特征、大小及临床情况,决定是否进行 FNA。如结节具有高风险超声特征(如边缘不规则、微钙化、低回声等),或结节较大且伴有可疑临床特征,通常建议进行 FNA 以明确结节的性质。
-
乳头状甲状腺癌:对于直径较小(如≤1cm)且无高风险特征的肿瘤,可考虑进行腺叶切除;而对于肿瘤直径>4cm、甲状腺外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具有高风险特征的患者,通常建议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的复发风险分层,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等进一步辅助治疗。
-
滤泡状甲状腺癌:初始治疗中,对于肿瘤直径较大、有甲状腺外侵犯或可疑远处转移等情况,倾向于甲状腺全切术。对于一些低风险的滤泡状癌,可考虑腺叶切除。如果术前 FNA 结果提示为滤泡状肿瘤,通常先进行腺叶切除,术中根据冰冻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行甲状腺全切术。
-
髓样甲状腺癌:初始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肿瘤的大小、分期及是否存在家族史等因素,决定手术范围,包括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等。对于 RET 原癌基因突变相关的髓样癌,需关注家族成员的筛查和遗传咨询。
-
未分化甲状腺癌: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治疗较为复杂。对于可切除的肿瘤,应尽可能进行手术切除,术后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则以放疗、化疗等非手术治疗为主,同时可考虑分子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1。
-
临床检查:包括定期进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体格检查,评估有无局部复发或转移的迹象。
-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和病情需要,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胸部 CT 等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情况。对于怀疑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全身放射性碘显像、PET - CT 等检查。
-
实验室检查: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监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是重要的随访指标之一,结合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对于髓样甲状腺癌患者,需监测血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CEA)水平。
此外,指南中还对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甲状腺癌合并妊娠、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等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同时,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包括外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核医学科医生、放射肿瘤科医生等)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重要作用,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个体化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