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作者: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发布时间:2025-01-20 09:33浏览: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防治发展共同体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制订,于 2024 年 4 月 9 日发布。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要点:
诊断
西医诊断:
基于 DXA 测量结果诊断:在≥65 岁女性和≥70 岁男性前提下,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 1 个标准差及以内属正常;降低 1~2.5 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降低等于和超过 2.5 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基于脆性骨折的诊断:当患者出现髋部或椎体的脆性骨折,不依赖于骨密度测定,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而患者为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测定显示低骨量(-2.5<T - 值<-1.0),也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中医辨证分型:
肝肾不足证:主证为肢酸身痛;次证为腰背渐弯,肢软无力,头晕、眼花,耳鸣,两胁不舒,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苔脉象为舌红少津,少苔,脉沉细。
肝肾阴虚证:主证为腰膝酸痛,软弱无力;次证为驼背弯腰,下肢痿软或抽筋,患处微热感,形体消瘦,两目干涩,眩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舌苔脉象为舌红少苔,脉细数。
脾肾阳虚证:主证为腰髋冷痛,腰膝酸软;次证为畏冷肢凉,面色㿠白,脐腹冷痛,得温稍缓,久泄不止,或五更即泻,完谷不化,或久痢赤白,或浮肿、少尿;舌苔脉象为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迟缓,尺部无力。
肾虚血瘀证:主证为腰脊刺痛或胀痛,拒按,不得转侧、俯仰;次证为脊椎畸形,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不能久立;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健忘,动作迟缓,多有外伤或久病史;舌苔脉象为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或弦。
气虚血瘀证:主证为胸胁腰腹等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次证为面色暗淡,皮色苍白或青紫,或肢体麻木、痿痹,身倦,乏力,少气,懒言;舌苔脉象为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控制: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建议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保证充足的日照,以促进体内维生素 D 的合成,但要根据季节等因素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以防晒伤。
运动:进行规律的运动,适合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推荐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包括重量训练、行走、慢跑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跌倒风险高的患者应在医师或康复治疗师等专业指导下进行,建议每周至少进行 150-300min 中等强度运动,或者每周 85-150min 高强度有氧运动。
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酒、吸烟等,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药物治疗:
肝肾不足证:治法为补肝益肾,推荐方剂为六味地黄汤或壮骨止痛胶囊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肝肾阴虚证:治法为滋补肝肾,填精壮骨,推荐方剂为左归饮或左归丸或金天格胶囊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脾肾阳虚证:治法为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推荐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或全杜仲胶囊或金匮肾气丸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肾虚血瘀证:治法为补肾强骨、活血化瘀,推荐方剂为补肾活血汤或仙灵骨葆胶囊或骨疏康颗粒(胶囊)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气虚血瘀证:治法为补气、活血、通络,推荐方剂为补阳还五汤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中医外治:包括针灸治疗、针刀疗法、穴位贴敷等,证据水平均为 C,推荐等级均为弱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