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三师共管” 诊疗模式应用指南(2024 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牵头,中华中医药学会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起草,旨在将 “三师共管” 诊疗模式标准化、规范化。以下是其部分主要内容:
相关定义
糖尿病 “三师共管” 诊疗模式:指主要由内分泌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全科医师、家庭医师)等组成,针对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开展中西医协同诊疗、线上线下持续性管理的新型多学科团队式诊疗模式。
三师:指内分泌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多个相关专业所组成的团队。中医院的内分泌科中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过糖尿病专科培训、糖尿病相关中医理论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全科医师、家庭医师兼具糖尿病专科知识与中医诊疗技术,既是内分泌科医师又是中医师,与健康管理师组成 “三师” 团队。
健康管理师:是负责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糖尿病 “三师共管” 门诊的健康管理师可由经过糖尿病专科培训的护士、营养师、全科医师、康复医师、健康管理师等担任。
适宜人群
糖尿病前期人群。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
糖尿病合并症患者。
“三师共管” 门诊诊疗流程
线下就诊流程:
预约门诊:患者提前网上或电话预约;健康管理师提前致电提醒患者携带相关诊疗资料,必要时嘱家属协助患者,告知其共同参与。
登记评估:健康管理师现场登记患者基本信息,核查患者资料,记录患者身高、体重及生命体征,协助患者填写相关评估量表。
询问病史:内分泌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依次询问患者糖尿病相关病史内容。
内分泌科医师诊疗:内分泌科医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向患者解读检查报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提出具体治疗方案。
中医师诊疗:中医师诊察患者的舌象及脉象,收集四诊信息,针对体质及症候进行辨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意愿拟定中药内服、中医适宜技术、功法锻炼、食疗药膳、代茶饮、情志调摄等中医药治疗方案。
健康管理师指导:健康管理师落实执行医师的检查、治疗及监测方案,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进行饮食、运动及血糖监测等糖尿病管理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使用线上随访工具(注意线上随访工具的危急值提醒)。
综合决策:“三师共管” 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意愿讨论形成最终治疗方案,制定明确的临床决策,指导患者实施临床决策及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复诊预约:健康管理师进行复诊预约。
线上管理流程:
医患互联:“三师共管” 团队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与糖尿病患者保持院外联系。“三师共管” 团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血糖仪与线上管理软件进行双向连接,实时记录和了解血糖信息。
持续管理:健康管理师通过线上管理软件,对患者院内的检验、检查、症状、体征、用药等数据和院外的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采集记录与汇总;及时关注患者的血糖情况,解读糖尿病相关理化指标,同时对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情况予以指导。
及时干预:健康管理师及时将临床症状的变化告知内分泌科医师和中医师,内分泌科医师、中医师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相应处理,或建议转诊专科。若患者出现代谢相关指标危急值或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等情况时,健康管理师立即上报内分泌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相应处理,或建议立即就诊。
“三师” 主要诊疗内容
内分泌科医师主要诊疗内容: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诊断。
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代谢指标控制情况。
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进行筛查、评估。
针对筛查、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中医师主要诊疗内容:
辨证治疗:糖尿病伴发的各种临床症状及体征对血糖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医特色诊疗:包括体质辨识、中药内服外用、针刺、艾灸、耳穴按压等治疗手段。
食疗药膳指导:中医药膳食疗,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结合现代营养学,发挥饮食治疗之效。
中国传统健身运动指导: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历史悠久,在改善糖尿病危险因素、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显著。自创心身桩融合了站桩、八段锦等动作,并进一步简化,易学易练,动静结合,适宜推广。
其他:中医心理疗法、中医五音疗法等。
健康管理师主要诊疗内容:作为医患之间的桥梁,重点负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