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随访管理专家共识》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中西医肾脏病专家制定,旨在提升基层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以下是部分要点:
DKD 中西医诊断与分期
西医诊断与分期:糖尿病患者出现随机尿白蛋白 / 尿肌酐比值(UACR)≥30mg/g 或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且在 3-6 个月内重复检查 3 次 UACR 或 UAER 中有 2 次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²)持续 3 个月以上,排除非 DKD,可临床诊断 DKD。肾脏病理检查是 DKD 诊断的 “金标准”。对于确诊的 DKD 患者,结合疾病病理特点,推荐采用 1983 年丹麦学者 Mogensen 提出的临床分期方法。
中医辨证与分期:DKD 的基本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阴、阳、气、血、五脏虚损属本虚,湿、浊、瘀等属标实。包括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水互结证、阴阳两虚证、肾虚毒瘀证。本共识将 DKD 分为 3 期,并将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对应。
DKD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DKD 患者戒烟、限酒、运动、减重等。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乒乓球、羽毛球、骑车和游泳等,也可适度练习中医传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对于肾功能下降的 DKD 患者,要注意 “三个避免”:避免腹泻、避免感染、避免肾毒性药物。同时,要注意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饮食干预治疗:推荐低盐、低脂、低蛋白(应选用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推荐钠摄入量<2g/d 或 NaCl 摄入量<5g/d。
基础 “三高” 治疗:
降血糖:基层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二肽基肽酶 4 抑制剂、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等;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SGLT-2 抑制剂。单用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的 DKD 患者,推荐联合胰岛素或胰高糖素样肽 - 1 受体激动剂(GLP-1RA)。DKD 血糖控制目标,推荐遵循个体化原则。
降血压:对 DKD 患者要根据年龄、血压水平、高血压类型、尿蛋白水平、肾功能选择个体化降压方案。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α 受体阻滞剂等。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是 DKD 降压中的基石药物。推荐 DKD 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
降血脂: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推荐血脂异常或存在心脑血管高危风险的 DKD 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依折麦布抑制胆固醇吸收,可作为联合用药。
靶向肾脏治疗:
RAS 阻滞剂:推荐所有 DKD 患者如无禁忌,优先使用 RAS 阻滞剂。对存在肾功能异常的 DKD 患者,应注意肾功能恶化和高钾血症风险。推荐合并心力衰竭的 DKD 患者首选沙库巴曲缬沙坦。
SGLT-2 抑制剂:推荐 eGFR≥45ml/(min・1.73m²)的 DKD 患者如无禁忌均使用 SGLT-2 抑制剂。对于具有中、高度 DKD 进展风险的患者优先使用 SGLT-2 抑制剂;对于 eGFR 20-45ml/(min・1.73m²)的 DKD 患者,使用 SGLT-2 抑制剂 2-4 周内对患者进行严格综合评估。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推荐使用非奈利酮治疗 DKD,以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下降;与 RAS 阻滞剂和(或)SGLT-2 抑制剂联合使用,可进一步降低 DKD 患者终末期肾病、心血管事件相关病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
联合用药:推荐 SGLT-2 抑制剂与 ACEI 或 ARB 和 NSMRA 联合用于未接受透析的 DKD 患者,称为 DKD 的 “肾三联”(RTT)治疗,成为一线用药。
中医治疗:可根据 DKD 分期,结合基层医疗机构药物可及性,与西医西药联合应用,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到理想目标。
DKD 随访管理
基层可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 DKD 随访管理模式。通过定期随访,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延缓 DKD 的进展。随访内容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随访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