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2024 ECTS建议:成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 欧洲钙化组织学会发布时间:2025-01-20 07:37浏览:

 《2024 ECTS 建议:成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内容如下:
预防
生活方式干预:
体育锻炼:建议进行规律的负重运动和肌肉力量训练,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和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骨折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骨骼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戒烟并避免酗酒。
充足的钙和维生素 D 摄入: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等,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建议每日钙摄入量为 1000-1200mg,维生素 D 摄入量为 800-1200IU。
骨折风险评估:对于计划开始长期(≥3 个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剂量≥2.5mg / 天的患者,建议使用 FRAX 工具结合双能 X 线吸收测定法(DXA)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对于年龄<40 岁的患者,由于 FRAX 工具在该人群中未得到验证,建议直接进行 DXA 检查并评估椎体骨折情况。
药物预防:对于骨折风险较高的患者,可考虑在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启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治疗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钠等,是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地诺塞麦:一种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减少骨吸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适用于不能耐受或存在双膦酸盐类药物禁忌证的患者。
特立帕肽:一种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可促进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症或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
其他药物:如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等,也可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定期监测和随访: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 DXA 检查和骨转换标志物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DXA 检查,每 3-6 个月检测一次骨转换标志物。
其他治疗措施:对于存在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使用钙剂和维生素 D 改善骨代谢等。对于发生骨折的患者,应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