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的分类标准
成人: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为
<
,
<
为体重过低,
<
为超重,为肥胖。脂肪在腹部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可根据腰围直接判定。
儿童:7 岁以下儿童以年龄别 BMI 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低于相应年龄别 BMI 中位数的 2 倍标准差为消瘦,高于中位数的 1 倍标准差但不高于 2 倍标准差为超重,达到或超过 2 倍标准差则为肥胖。7-18 岁儿童青少年以性别年龄别 BMI 作为筛查超重肥胖标准。
妊娠期妇女:BMI 也作为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范围的标准。
高龄老人: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建议 BMI 适宜范围为。
体重管理相关评估
相关病史评估:充分了解减重目的和意愿、个人自律性、可自由支配时间等相关信息,详细询问家族史、出生史,超重肥胖起始时间及原因,既往减重方法、次数、效果、持续时间等。了解超重肥胖相关疾病史和特殊用药史。
生活方式风险评估:包括饮食行为、身体活动水平、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吸烟、饮酒情况等多个方面。
体格检查、人体成分、能量消耗评估: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人体成分,计算 BMI、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等。重点评估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情况。
医学检查评估:建议的医学检查评估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肝脏、胆囊、胰腺、肾脏 B 超等。必要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可加测胰岛功能、甲状腺功能、皮质醇、性激素、骨密度等。
运动能力评估: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
特定人群评估:儿童应询问喂养方式、生长曲线、家庭学校饮食与运动情况,以及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孕产期妇女需记录孕前体重与 BMI、孕期体重增长、营养摄入与妊娠并发症;职业人群需评估工作生活压力;老年人应评估骨骼肌肉状况、慢性病管理情况及跌倒风险;患病人群要针对肥胖原因、减重风险进行评估。
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膳食干预:限制能量饮食,建议每日减少 500-1000 千卡或减少 30% 总能量摄入,同时保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均衡摄入。均衡膳食模式,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保持膳食平衡。个体化调整食物构成,如高蛋白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
运动干预:增加身体活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精神心理支持:针对依从性不强、减重信心不足等问题,支持个体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学治疗:如果通过充分的综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减重,可以在严格评估后,考虑医学治疗进行干预,如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
健康体重的管理与维持
吃动平衡是管理与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定期监测体重,及时发现体重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特殊人群的体重管理
包括儿童、孕产期妇女、职业人群、老年人、患病人群等。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
规范化体重管理流程
建立 “院内诊疗﹢院外管理” 的全流程体重管理新模式,合理规范利用 5G 移动通信、云存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实现远程采集、监测、评估、管理,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满足个性化、精准化、持续性的体重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