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内分泌科 > 文章内容

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2024版)

作者:中国全科医学,2025,28发布时间:2025-01-20 07:15浏览:

 《中国糖尿病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指南(2024 版)》于 2025 年 1 月 15 日发布。以下是该指南的部分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
有效性:采用经过科学验证、有效的干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能够切实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等目标。
建立互信:干预者与患者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干预措施的接受度和依从性。
问题解决导向:针对患者在行为与生活方式改变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如饮食控制困难、运动难以坚持等,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综合性:从多个方面进行干预,包括饮食、运动、体重管理、心理调适、社会支持等,形成全方位的干预方案。
个性化: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常用干预策略
应用成熟的行为改变理论:如健康信念模式、社会认知理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等,帮助患者认识到行为改变的重要性,增强其改变行为的信心和动力。
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包括目标设定、自我监测、反馈与强化、刺激控制、行为契约等,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变行为。
有效运用传播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如健康教育讲座、宣传资料、互联网等,向患者传播糖尿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方法。
提高患者行为技能:如饮食烹饪技能、运动技能等,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实施行为改变计划。
实施以人为本的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强调患者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基本步骤
行为与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身体检查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吸烟、饮酒、心理状态等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如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等。
确定行为目标: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共同制定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的行为目标。
制定干预实施方案:根据行为目标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干预实施方案,包括干预内容、方法、时间、频率等。
实施干预:按照干预实施方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行为改变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评价效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工具包括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表(SDSCA)、患者行为量表(PAM)和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