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类型与分期
病理类型: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 90% 以上。
分期系统:常用的有 TNM 分期系统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甲状腺癌分期系统,根据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等因素对甲状腺癌进行分期,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用于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等特征,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情况;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评估甲状腺癌的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甲状腺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用于评估甲状腺癌的全身转移情况。
实验室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等指标,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状态;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用于监测甲状腺癌术后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可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病理学检查:细针穿刺活检(FNA)是甲状腺癌术前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细胞学检查明确肿瘤性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快速明确肿瘤性质,以指导手术方式和范围;术后石蜡切片检查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详细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类型、分化程度、侵犯范围等。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应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和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手术方案。对于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手术目的为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可行姑息性手术。对于早期甲状腺癌,推荐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术,以达到根治目的。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病灶或复发患者的治疗。外照射治疗通常用于术后局部残留或复发患者,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部位,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内照射治疗(放射性碘治疗)主要用于术后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治疗转移性甲状腺癌。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甲状腺癌术后的常规治疗手段,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 TSH 对甲状腺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靶向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晚期或转移性甲状腺癌患者,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的关键分子或通路,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术后管理与随访
术后恢复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饮食,从流食过渡到半流食,再到普食,保证营养摄入。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渗血情况,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神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监测血钙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长期随访计划:术后 1 年内每 3 个月随访 1 次,1 年后每 6 个月随访 1 次,5 年后每年随访 1 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颈部 B 超、甲状腺功能检测、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病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