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NCCN临床实践指南:遗传/家族高风险评估-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6-23 08:54浏览: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NCCN 临床实践指南:遗传 / 家族高风险评估 - 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2025.V2)》为遗传性癌症风险评估和管理提供了权威框架。以下是基于指南核心内容的总结:

一、遗传风险评估标准与检测策略

1. 乳腺癌与卵巢癌

  • 高风险特征
    • 家族中≥2 例乳腺癌 / 卵巢癌(尤其一级亲属早发,如乳腺癌≤50 岁、卵巢癌≤50 岁)。
    • 男性乳腺癌、双侧乳腺癌或卵巢癌病史。
    • 携带 BRCA1/2、PALB2、ATM、CHEK2 等胚系突变620
  • 检测推荐
    • 多基因 panel 检测:覆盖 BRCA1/2、PALB2、ATM、TP53 等 27 个以上基因,识别致病性变异(PVs)和可能致病性变异(LPVs)3
    • 胚系与体细胞区分:明确区分胚系突变(遗传风险)与体细胞突变(肿瘤特异性),后者不影响家族风险评估20
  • 新增内容
    • 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无论年龄,均推荐进行 BRCA1/2 检测6
    • 新增 POLE/POLD1 突变检测,尤其在伴有 Lynch 综合征特征的家族中14

2. 胰腺癌

  • 高风险特征
    • 家族中≥2 例胰腺癌(尤其一级亲属)或合并其他遗传性癌症(如乳腺癌、卵巢癌)。
    • 携带 BRCA1/2、PALB2、ATM、CDKN2A、TP53 等胚系突变2023
  • 检测推荐
    • 所有胰腺癌患者均应接受胚系检测,重点关注 BRCA1/2、PALB2、ATM 等基因20
    • 新增 POLE/POLD1 突变检测,用于评估遗传性消化道癌症风险14

3. 前列腺癌

  • 高风险特征
    • 家族中≥2 例前列腺癌(尤其一级亲属早发,如≤65 岁)。
    • 携带 BRCA1/2、ATM、CHEK2 等胚系突变1718
  • 检测推荐
    • 对转移性、区域淋巴结阳性、非常高危局部或高危局部前列腺癌患者,建议进行胚系检测17
    •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90% 的人群需优先筛查,其临床意义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 PSA 或 MRI18

二、管理策略与临床干预

1. 乳腺癌与卵巢癌

  • 预防性手术
    • 乳腺癌:BRCA1/2 突变携带者可考虑预防性双侧乳腺切除术(降低风险 90%)5
    • 卵巢癌:BRCA1/2 突变携带者推荐 35-40 岁或完成生育后行预防性输卵管 - 卵巢切除术(降低风险 80%)6
  • 药物预防
    • 高危女性可使用他莫昔芬或芳香化酶抑制剂降低乳腺癌风险5
    • 奥拉帕利单药用于 BRCA 野生型 / HRD 阳性卵巢癌患者一线维持治疗(2B 类推荐)22

2. 胰腺癌

  • 监测与筛查
    • 高危人群(如 BRCA1/2 突变携带者)建议每 1-2 年进行 MRI 或内镜超声(EUS)筛查20
  • 治疗策略
    • 携带 BRCA1/2 突变的胰腺癌患者优先使用含铂化疗或 PARP 抑制剂(如奥拉帕利)23

3. 前列腺癌

  • 筛查优化
    • 多基因风险评分(PRS)联合 PSA 检测可提高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18
  • 治疗决策
    • 转移性前列腺癌需检测 HRR 突变(如 BRCA1/2),指导 PARP 抑制剂(如奥拉帕利)使用17

三、多学科协作与遗传咨询

  1. 团队构成
    • 需包括遗传咨询师、肿瘤内科、外科、病理科及影像科专家,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20
  2. 遗传咨询流程
    • 评估内容:详细家族史、个人病史、基因突变状态及心理社会因素620
    • 级联检测:建议突变携带者的一级亲属进行检测,以扩大风险人群覆盖3

四、新兴方向与争议

  1. 生物标志物开发
    • TMB(肿瘤突变负荷)和 MSI/dMMR 状态在胰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的预后价值需进一步验证1723
  2. 多基因 panel 检测的扩展
    • 纳入 POLE/POLD1、RET、NTRK 等基因,以识别罕见但可操作的突变1423
  3. 动态监测技术
    • ctDNA 检测用于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指导治疗决策21

五、指南获取与临床应用

  • 官方资源:可通过 NCCN 官网(www.nccn.org)或 NCCN 中文平台(nccnchina.org.cn)获取完整指南19
  • 临床实施要点
    • 检测前需充分知情同意,明确告知检测局限性(如意义未明变异,VUS)3
    • 治疗决策需结合基因突变类型、肿瘤分期及患者偏好,避免过度治疗21
 
该指南强调,遗传风险评估是精准预防和治疗的基础,临床实践中需结合最新证据与患者个体特征,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全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