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肿瘤疾病 > 文章内容

NCCN临床实践指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25.V1)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6-23 08:35浏览:

诊断

  • 病史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疲劳、乏力、气短等贫血相关症状,有无感染、出血表现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注意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可见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 骨髓穿刺与活检:评估骨髓细胞形态、增生程度、原始细胞比例等,观察有无病态造血,如红细胞巨幼样变、核碎裂,粒细胞核分叶异常、颗粒减少,巨核细胞小巨核、多核等。
    • 细胞遗传学检查: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常见异常有 -5、5q-、-7、7q-、三体 8 等,对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分子生物学检查:检测如 TET2、DNMT3A、ASXL1 等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
  • 特殊检查:根据情况可能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评估有无异常细胞群体。

危险分层

  • IPSS 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异常、血细胞减少情况等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 - 1、中危 - 2、高危。
  • IPSS - R 评分系统:在 IPSS 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纳入更多细胞遗传学异常类型、血细胞减少程度等因素,更精准地进行危险分层。

治疗

  • 低风险组治疗
    • 支持治疗:包括红细胞输注纠正贫血,血小板输注预防出血,有感染时抗感染治疗等。
    • 促造血治疗:如使用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促进血细胞生成。
    • 免疫调节治疗:对于存在免疫异常的患者,可使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
  • 较高危组治疗
    • 去甲基化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等,可逆转 DNA 甲基化,恢复基因正常表达,改善患者预后。
    • 靶向治疗: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正在研究和应用中。
    • 联合化疗:对于体能状态较好、年龄相对较轻的患者,可考虑采用类似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联合化疗方案。
    •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治愈 MDS 的方法,对于合适的患者,尤其是年轻、高危患者,应尽早进行配型,争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随访

  • 随访频率:治疗期间根据治疗方案和患者情况定期随访,一般治疗后每 3-6 个月随访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
  • 随访内容:包括血常规、骨髓检查、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疾病有无进展或复发,同时关注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等。
 
需要注意的是,NCCN 指南是一项持续进行的工作,可能会随着新的重要数据的出现而不断完善3。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