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野外或在复温及影像学检查之前进行分类,专家小组支持采用两级分类方案:
-
浅表性冻伤:无或仅有最小程度的组织损失预期,对应一度和二度损伤。
-
深部冻伤:损伤较深,有组织损失预期,对应三度和四度损伤。
-
维持核心体温和身体水分:确保身体有足够的核心温度和水分,以维持四肢的血液流动。
-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运动,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因为疲劳可能会降低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
-
减少暴露和热量损失:穿着合适的衣物,包括防风、防水和保暖的外套、帽子、手套、袜子等,保持衣物和鞋袜干燥,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
野外治疗:存在两种主要的野外情况,处理方式不同。
-
可能再次冻结的情况:如果外部条件使冻伤部位可能再次冻结,此时不应尝试解冻。可以对肢体进行 padding 和 splinting,以帮助在前往医疗救助途中保持行动能力,但要注意冻伤部位的移动可能会导致进一步损伤。
-
能够保持解冻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冻伤部位解冻并在后续撤离过程中保持解冻状态,推荐对冻伤部位进行快速野外复温。使用 37℃至 39℃的温水,由于受损部位可能失去知觉,需注意保持水温,避免热损伤。可以小心地在冻伤部位涂抹抗菌溶液以预防后续损伤,必要时给予止痛药。对于水疱,除非处于高张力状态可能破裂,否则不应处理;若是血疱,在野外则不进行处理。
-
医院或高级野外诊所治疗:包括水疗、高压氧治疗、交感神经切除术(手术切除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以及外科治疗或截肢等。同时,还应予以支持疗法,如卧床休息、高蛋白 / 高热量饮食、保护伤口以及避免创伤等。建议使用抗凝剂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坏疽,己酮可可碱、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并及时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