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通过利用从人体自身或体外制备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来促进局部组织修复、再生,改善衰老征象2。
-
应为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设置有整形、美容、皮肤、抗衰老医学相关诊疗科室。
-
有独立的输血科及从事输血专业的高级职称医师。
-
具备对细胞活性物质进行合格检验的检验科或实验室。
-
设有管理规范、运作正常的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细胞活性物质治疗技术伦理委员会。
-
具备符合开展常规手术标准的洁净手术室或无菌操作台,有移动或固定的房间消毒设备,有符合细胞活性物质及其配套药品存放要求的独立储存设备,有符合制备及治疗要求的采血装置、离心装置、分离装置等。
相关操作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如医学、生物学等,并经过专门的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临床医生负责患者的评估、治疗方案制定、知情同意告知以及随访等工作,护理人员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治疗操作和患者的术后护理。
-
适应证:适用于因自然衰老导致的皮肤松弛、皱纹增多、色泽暗沉等皮肤问题,以及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等全身性衰老表现。
-
禁忌证:包括但不限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和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急性期、精神疾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
采集:对于从人体自身血液获取的细胞活性物质,如富血小板血浆(PRP)等,通常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使用符合标准的采血器材,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采集过程的安全和无污染2。
-
制备:在符合 GMP 标准的实验室中进行,根据不同的细胞活性物质类型,采用相应的分离、浓缩、提取等技术。例如,制备 PRP 时,通过离心等方法将血液中的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分离出来,制成富含血小板和生长因子的血浆制剂2。
-
质量控制:需对细胞活性物质进行多项质量检测,包括但不限于细胞数量、活性、纯度、微生物污染检测、内毒素检测等,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如对于外泌体,要求其在透射电镜下呈现特定的形态,粒径分布在一定范围内,且具有特定的标志蛋白等7。
-
治疗方案制定: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健康状况、衰老程度、治疗部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定细胞活性物质的类型、剂量、注射方式和治疗周期等。
-
注射操作:在注射前,需对治疗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可根据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注射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用精准的注射技术,将细胞活性物质准确地注入到目标组织或部位。例如,在面部抗衰老治疗中,可采用多点注射的方法,将细胞活性物质均匀分布于皮肤层或皮下组织中。
-
术后护理:治疗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后护理,包括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避免阳光直射等,以促进治疗效果的显现和恢复。
-
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在治疗前需向患者充分告知治疗的目的、方法、风险、预期效果等信息,获得患者的书面知情同意5。
-
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的应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包括细胞制备、药品管理、医疗操作等方面的相关规定,确保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