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整形外科 > 文章内容

2015 面部烧伤畸形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4-07 08:10浏览:

诊断评估

  • 烧伤相关情况:包括烧伤原因、时间、深度、部位、面积,瘢痕症状、形态、挛缩情况,既往治疗史、供区损伤及术后功能康复情况等。
  • 一般情况:涵盖患者身体、精神和心理状态,慢性疾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以及整形修复愿望、配合程度、时间和经济实力等。
  • 专科检查: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评估面部烧伤瘢痕,同时评估面部器官畸形程度,如眼睑外翻、口周瘢痕挛缩、鼻缺损等,对于儿童还需注意瘢痕挛缩对骨骼及软组织发育的影响。
  • 辅助检查:除常规检查外,严重面部烧伤畸形患者需行 MRI 和 CT 三维重建;口周瘢痕挛缩和颏颈粘连患者行 X 线检查等;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等评估受区和供区血供;具备条件的单位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面部软组织三维影像数据。

分型

根据畸形范围不同,将面部皮肤软组织畸形与缺损分为 4 型:
 
  • Ⅰ 型:单个分区的部分烧伤畸形。
  • Ⅱ 型:单个分区的全区或累及邻近分区的烧伤畸形。
  • Ⅲ 型:累及多个分区的烧伤畸形。
  • Ⅳ 型:亚全面 / 全面部的烧伤畸形。

治疗原则

  • 修复原则:在供求选择上遵循 “MLT” 原则,即色泽、质地与面部相似;皮瓣面积足够大;皮肤组织足够薄,能传递表情。
  • 皮瓣选择顺序:皮瓣种类上遵循局部皮瓣→邻位皮瓣→远位皮瓣的顺序,转移方式上遵循随意→带蒂→游离移植的顺序。
  • 整复时机:一般在烧伤 6 个月 - 1 年瘢痕软化后进行,对于严重影响功能的情况,如眼睑外翻、鼻孔闭锁等,应尽早手术。

治疗技术

  • 植皮技术:主要适用于面积较小的畸形矫正,如眼睑、口唇外翻等。特殊情况下可选择面部大面积植皮,应尽可能选择中全厚皮片,按美容分区植皮治疗。
  • 穿支皮瓣技术:可用于面部修复的主要穿支皮瓣有颏动脉皮瓣、锁骨上皮瓣等。
  • 预构(置)皮瓣技术:是 Ⅳ 型面部烧伤畸形治疗的首选方法,可结合扩张器技术形成适合大面积或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 “MLT” 皮瓣。
  • 组织扩张技术:是面部烧伤重建的核心技术之一,可扩展传统皮瓣的应用范围,减少供区损伤。

术后疗效评估

建议采用 “A&F 评价法”,从面部外观(Appearance)和功能(Function)两方面进行评估,包括面部瘢痕的改善情况、面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恢复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