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整形外科 > 文章内容

小腿肌肉肥大的肉毒毒素注射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2-27 09:05浏览: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
肉毒毒素可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肌肉松弛、麻痹,抑制肌肉收缩,长期应用可使肌肉体积缩小,达到改善小腿肌肉肥大外观的目的。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单纯性小腿肌肉肥大,尤其是以腓肠肌肥大为主者,影响外观且有改善意愿。
小腿肌肉紧张度较高,导致运动后小腿酸痛明显,且非由其他疾病引起。
对运动功能要求不特别高,希望通过非手术方式改善小腿形态的人群。
禁忌证
对肉毒毒素过敏者。
患有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 Lambert - Eaton 综合征等。
正在使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局部皮肤有感染病灶。
孕妇、哺乳期妇女。
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
操作前评估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健康状况、疾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等,尤其要了解是否有上述禁忌证相关情况。
体格检查
观察小腿形态,评估肌肉肥大的程度、范围,区分是腓肠肌还是比目鱼肌为主的肥大,以及是否存在脂肪堆积等其他因素。
进行小腿肌肉力量测试,了解双侧肌肉力量是否对称,评估肌肉功能。
测量小腿周径,一般在小腿最粗处及内外踝上 10 - 15cm 等部位测量并记录,以便术后对比。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小腿超声或 MRI 检查,进一步明确肌肉厚度、体积等情况,排除其他病变。
操作技术要点
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肉毒毒素有 A 型肉毒毒素等,应选择正规渠道、有批准文号的产品。
剂量确定:根据小腿肌肉肥大程度而定,一般每侧小腿的总剂量在 100 - 200U 之间,可分 3 - 5 个点注射,每个点 20 - 50U。对于肌肉特别发达者,剂量可适当增加,但一般不超过 300U / 侧。
注射层次:主要注射于腓肠肌的肌腹内,一般采用垂直进针,深度约为 1 - 2cm,以确保药物准确注射到肌肉内。
注射位点:通常在小腿后侧腓肠肌内外侧头各取 2 - 3 个点,呈扇形分布,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可先通过触摸肌肉紧张时的轮廓及肌肉走行来确定位点,也可借助超声定位辅助。
术后注意事项
局部护理:注射后 24 小时内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运动限制:术后 1 - 2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小腿发力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等,以免影响药物作用效果。
观察反应:密切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瘀斑等局部反应,以及有无全身不适,如乏力、头痛、眼睑下垂等肉毒毒素中毒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疗效评估与随访
评估时间:一般在注射后 1 个月开始显效,3 - 6 个月效果最佳,可分别在注射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疗效评估。
评估指标
观察小腿形态改善情况,包括肌肉轮廓是否变柔和、线条是否流畅。
测量小腿周径,对比术前数据,评估肌肉缩小程度。
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如是否对小腿外观满意,运动后小腿酸痛等症状是否改善。
随访计划:建议术后 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解答疑问,必要时根据效果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