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透明质酸填充剂注射的迟发不良反应一般指注射后至少两周发生的免疫反应。也有将 “晚期发作” 定义为注射后至少 2 周至 1 年发生的症状,“延迟发作” 指注射后至少 1 年以上发生的情况。
常见表现
炎症反应:如异物肉芽肿、水肿、脓肿、炎症后色素沉着过度、红斑等。炎症和肿胀 / 水肿是较为常见的表现。
结节:包括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结节,也是较常见的迟发不良反应。
感染:晚期细菌感染也可能出现,不过相对来说疼痛、压痛等反应不太常见。
病因假设
填充剂的物理化学结构:低分子量透明质酸(LMWHA)可能通过激活 Toll 样受体和刺激活性氧的发展,在迟发性结节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交联技术可能会影响产品分解为包括促炎性 LMWHA 分子的降解产物的能力。
感染:注射后,共生皮肤表面病原体被引入注射部位,可能保持休眠状态,直到填充物开始降解并释放细菌,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宿主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宿主免疫系统失衡可能会导致长期异物反应、迟发性 IV 型超敏反应或佐剂反应。
危险因素
患者相关:最近的牙科治疗、当前医疗状况、活动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状态、过敏史以及是否进行过其他美容治疗(如激光)等。
产品相关:如分子量等。
手术相关:无菌技术和创伤等。
处理原则
初次出现:可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等保守治疗,如口服强的松片,3 天,5-6 片 / 天(5mg / 片)。如患者伴随发热、血浆白细胞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可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如喹诺酮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
多次出现:当第 2 次或多次出现时,则应在控制症状后,积极溶解或吸除填充剂,避免发展成肉芽肿后只能通过手术去除而影响美观。
使用透明质酸溶解酶:为充分溶解,可根据需要反复溶解或增加剂量,如用 200-300U 透明质酸酶溶解 1ml 透明质酸填充剂,且使用前应做皮试。
伴随炎症感染:应积极治疗,但应避免在感染病灶内注射透明质酸酶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引起感染扩散或加重。
预防措施
严格筛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排除高风险患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
规范操作:注射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环境、器械等的无菌。
合理选择产品:根据注射部位、患者情况等选择合适分子量、合适品牌的透明质酸填充剂。
术后护理指导: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如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过度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