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急救
现场急救
脱离电源:对于电烧伤,应确保急救人员安全,关闭电源或用非导电材料将受害者与电源隔离,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限制水肿:将烧伤病人转移到医疗机构的过程中,抬高四肢以限制水肿,怀疑有吸入性损伤时将病人置于半卧位。
临床评估:现场如有专业人员,应根据急救 ABCDE 原则进行临床评估。
转运注意:将烧伤病人转移到最近的医疗机构或烧伤治疗机构,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适当护理。
感染控制
预防策略:保持受伤部位清洁,避免接触污染物;按时换药,预防感染。
监测与治疗:重视对烧伤创面感染的监测,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疼痛管理
评估:应常规对烧伤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发作时间等。
药物选择: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中重度疼痛可能需要阿片类药物。
辅助方法:可采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非药物方法辅助缓解疼痛。
代谢调节
营养支持:烧伤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应尽早给予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求,可联合肠外营养。
监测指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蛋白质等代谢指标,根据结果调整营养方案。
管道管理
种类与护理:包括气管插管、导尿管、深静脉置管等,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防止堵塞、移位和感染。
拔管时机: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及时拔除不必要的管道,减少感染风险。
深静脉血栓预防
评估风险:对烧伤患者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高危人群包括大面积烧伤、下肢烧伤、制动时间长等患者。
预防措施:可采用药物预防,如低分子肝素,也可结合机械预防,如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电烧伤及化学烧伤处理
电烧伤:除了现场急救中的脱离电源和心肺复苏外,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神经系统功能等,警惕迟发性损伤。
化学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冲洗时间应足够长,以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可采用相应的中和剂进行处理,但应注意避免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