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提升手术操作专家共识之强生鱼骨线 / 螺旋线操作共识(2020 年版)
1. 概述
面部衰老表现为皮肤皱褶、脂肪萎缩、软组织及韧带松弛下垂和骨骼退化,导致面部凹陷和轮廓改变。埋线提升是通过植入线材提拉下垂软组织,刺激自身胶原蛋白产生,实现面部年轻化的微创美容外科技术。本共识旨在明确美国强生鱼骨线及螺旋线的操作要点、围术期管理和联合治疗应用,为医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提升求美者满意度。
2. 术前评估
东方人面部解剖结构特点为颧弓复合体肥大、颧骨凸出、上颌骨发育欠佳,随年龄增长,面部全层组织出现衰老征象。治疗前需对面部进行整体和局部分区评估,包括轮廓(下颌缘流畅度和清晰度、有无颞区或颧弓下凹陷)、面中部(颧骨突出程度、睑颊沟、泪沟、颧颊沟、鼻唇沟纹、木偶纹、苹果肌下垂情况)以及皮肤松垂情况,若皮肤过于松垂则不适合线技术治疗。
3. 适应症与禁忌症
3.1 适应症
下面部面型改变
眼尾松垂(上睑松垂不明显)或眉下垂
额部下垂(眉间区)
中重度鼻唇沟加深
局部轻度凹陷(颞部、面颊、颧脂肪垫)
中下面部松垂,口角囊袋及颏颈角增大
眶颧沟形成
早期颈阔肌及颈部皮肤松弛
3.2 相对禁忌症
面部皮下脂肪量过多或过少
面部皱纹明显、松弛严重
除皱手术及面颊溶脂术术后 6 个月内
大量的填充剂注射或脂肪移植术后 6 个月内
术区陈旧性浅显瘢痕
颏下脂肪过多
鱼骨线折叠法在面部脂肪偏薄的患者谨慎使用
3.3 绝对禁忌症
女性生理期期间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器官功能不全
近 3 个月服用抗凝药物
近 3 个月面部囊性痤疮、湿疹、皮癣、感染等严重皮肤疾病
瘢痕体质
近 6 个月内接受其他面部手术或治疗
颈部皮肤松弛严重
对手术的预期效果过高
4. 术前准备
4.1 病史
询问出血性疾病史、慢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原发性心脏病等)、用药史(曾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维生素 E、激素类、中药人参、丹参等,需停药 5 - 10 天)、月经史(避开月经期)。
4.2 体检
局麻:血常规(含血小板计数,有条件加做血细胞比容 HCT)、凝血机制(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 APTT 及纤维蛋白含量)、感染疾病检查(HBV、HIV 等)、常规心电图检查。
静脉麻醉:在局麻检查项目基础上,增加尿常规(镜检及尿比重)、肝功能(血浆蛋白、胆色素、转氨酶测定)、肾功能(血尿素氮 BUN 和血肌酐 CRE 测定)。
4.3 特殊准备
术前照相:面颈部正位、侧位及 45° 角斜位。
术前用药:局部麻醉提前 40 分钟面部敷麻醉药膏,提前 30 分钟口服止痛药。
术前头发准备:发际内入路剪去入针附近区域头发,按区域将长发扎成小辫。
消毒:准备无菌包,常规消毒铺单,注意发际线内消毒要彻底。
医助配台物品准备:碘伏、25G 长钝针、2.5ml 注射器、18G 锐针、弯盘、生理盐水、2% 利多卡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专用引导针(SDN 套管针或 W 型引导针)、强生鱼骨线 / 螺旋线、剪刀、持针器及若干纱布。
5. 麻醉
5.1 局麻
表面麻醉:使用利多卡因乳膏。
浸润麻醉:0.5% - 1% 含肾上腺素(5 万 - 10 万分之一)的利多卡因作进针点至线末端皮下浸润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眶上神经阻滞(眶上神经从眶缘中内 1/3 交界处的眶上切迹穿出,距离中线约 2.5cm,左拇指保护眶缘,左食指扪及眶上孔,垂直进针至骨面有触感或进入眶上孔时注药 1.5ml 阻滞神经);滑车上神经阻滞(滑车上神经在眼眶上鼻角处出眶,距离中线约 1.7cm,在眼眶上鼻角处垂直进针,给药 1ml 阻滞滑车上神经);颧面神经阻滞(颧面神经位于眶下,外侧壁交界处外侧 1.5cm 直径范围内,在此直径中心范围内给药 1.5ml)。
5.2 静脉辅助麻醉
由麻醉医师根据麻醉相关规范操作。
6. 强生蓝钻鱼骨线及螺旋线通用原则
6.1 线材特点
6.1.1 强生蓝钻鱼骨线
是一种抗菌单股合成可吸收缝线,由染色(紫色)聚酯,即聚对二氧环己酮制成,约在 210 天内在体内完全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采用高纯度的 IRGACARE 进行熏蒸,可抑制多种细菌定植。新一代一体压制成型的倒刺工艺,比切割型倒刺线抓持力更强,能片状提升组织,避免凹陷和僵硬,且避免切割损伤核心张力,使线材具有更高的核心抗张强度;钝缘设计的拱型对称(5 对 /cm)倒刺,对组织损伤小,恢复期短;采用全球密闭性优异的包装技术,避免线材受潮降解,保持线体品质。
6.1.2 强生螺旋线
具有独特的螺旋结构,能在不同层次和方向上对组织起到提拉和固定作用,增强提升效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同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过度牵拉,降低并发症风险。
6.2 操作技术要点
6.2.1 破皮进针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使用 18G 锐针破皮,动作要迅速、准确,尽量减少对皮肤的损伤,进针角度一般为 30° - 45°,根据不同部位和层次进行调整。
6.2.2 层次判断
通过手感、进针阻力和解剖知识判断进针层次,如在皮下组织层,手感较疏松;在 SMAS 筋膜层,有一定的韧性和阻力。也可借助超声等影像学手段辅助判断层次。
6.2.3 线材埋置及退针手法
将专用引导针沿破皮处插入到预定层次,把强生鱼骨线或螺旋线导入引导针内,缓慢推进引导针使线材埋入组织,然后匀速退针,确保线材在组织内均匀分布且位置准确,避免线材扭曲或外露。
6.2.4 打结要领
如需打结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将线材拉紧后,采用外科常用的打结方法,如方结、三重结等,确保结扣牢固,同时注意不要过度拉紧导致组织损伤或局部凹陷。
6.2.5 剪线技巧
在距离结扣适当位置(一般 0.5 - 1cm)剪断多余线材,剪线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使用锋利的剪刀,确保剪线切口平整。
6.3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即刻用冰袋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每次冷敷 15 - 20 分钟,间隔 1 - 2 小时,持续 24 - 48 小时。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术后 1 - 2 天可使用碘伏消毒伤口。
术后 1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大笑、咀嚼硬物等,防止线材移位或断裂。
遵医嘱口服抗生素 3 - 5 天,预防感染。
术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淤青、疼痛等,一般在 1 - 2 周内逐渐缓解,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及时复诊。
7. 面部分区设计及操作要点
7.1 上面部埋线治疗
7.1.1 整体提眉
在眉上缘或眉下缘选择穿刺点,采用螺旋线或鱼骨线,从颞部向眉部方向埋线,通过提拉使眉部整体上提,改善眉下垂和眼尾下垂,提升眼部神采。进针深度一般在皮下组织层和 SMAS 筋膜层之间,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注意避开眶上神经和血管。
7.1.2 眉外侧区双向螺旋线提升法(颊外侧区上部、眉尾)
在眉尾外侧和颊外侧区上部选择穿刺点,植入双向螺旋线,从外向内、从下向上进行提拉,增强眉尾和颊外侧区的提升效果,改善鱼尾纹和局部皮肤松弛。操作时注意控制螺旋线的间距和角度,使其均匀分布在组织内。
7.2 中面部埋线治疗
7.2.1 颊脂肪垫(苹果肌)提升
在鼻翼旁和口角外侧选择穿刺点,使用鱼骨线或螺旋线,将线从下向上、从内向外植入,穿过颊脂肪垫,将下垂的苹果肌向上提拉复位,改善法令纹和中面部凹陷。进针层次要准确到达颊脂肪垫所在层次,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
7.3 下面部埋线治疗
7.3.1 强生鱼骨线矫正口角囊袋提升法
在口角外侧和下颌缘处选择穿刺点,将强生鱼骨线呈扇形或垂直方向埋入,向上提拉口角囊袋,改善口角下垂和木偶纹。注意线材的分布和提拉方向,使口角提升效果自然。
7.3.2 下颌缘强生鱼骨线垂直提升法
沿下颌缘选择多个穿刺点,将鱼骨线垂直埋入,从下向上提拉,收紧下颌缘皮肤,改善下颌缘松弛和双下巴,使下颌缘线条更加清晰流畅。操作时注意控制进针深度和线材间距,避免出现局部凹凸不平。
7.3.3 强生鱼骨线下面部扇形提升法(折叠)
在下颌缘和面颊下部选择穿刺点,将鱼骨线呈扇形折叠埋入,增加组织的提拉力量和支撑性,有效改善下面部松弛和下垂,提升面部整体轮廓。注意折叠的角度和层数,根据患者面部情况进行调整。
7.4 中下面部埋线治疗联合布线
7.4.1 强生鱼骨线韧带提升法
在颧骨下方和下颌角处选择穿刺点,将鱼骨线植入并固定在面部韧带附近,通过提拉韧带,带动中下面部软组织提升,增强提升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操作时要准确找到韧带位置,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7.4.2 强生鱼骨线 L 型布线法
在面中部和下面部设计 L 型布线,从面中部向外侧、再向下颌缘方向埋线,对中下面部进行全面提拉,改善面部松弛和轮廓不清晰问题。注意 L 型布线的角度和长度,根据面部解剖结构和松弛程度进行调整。
7.5 下颏脂肪袋埋线治疗
7.5.1 强生鱼骨线双向布线法
在下颏处选择两个穿刺点,分别向两侧进行埋线,形成双向布线,将下颏脂肪袋向上提拉并收紧,改善下颏脂肪堆积和松弛,使下颏线条更加紧致。注意埋线的深度和拉力,避免过度提拉导致局部皮肤紧绷或出现凹陷。
8. 术后护理
术后 24 小时内,伤口可能会有少量渗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术后 3 - 5 天肿胀较为明显,可适当抬高头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术后 1 周内避免化妆,以免化妆品刺激伤口。
饮食方面,术后 1 周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术后 1 - 3 个月内,避免面部受到外力撞击,防止线材移位或断裂。
9. 并发症处理及其应急处理
9.1 感染
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同时加强伤口换药,保持伤口清洁。若形成脓肿,需及时切开引流。
9.2 出血和血肿
轻微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若形成血肿,小的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血肿需在严格消毒下穿刺抽吸,然后加压包扎。
10. 与其他项目联合治疗
联合玻尿酸填充:适合组织容量缺少的顾客,在提升面部轮廓的同时,补充面部组织容量,达到更完美的轮廓效果。先进行埋线提升,待肿胀消退后(一般 1 - 2 周),再进行玻尿酸填充。
联合水光注射材料:联合应用可改善轮廓和肤色,先进行埋线提升,1 - 2 周后进行水光注射,注意避开埋线部位,防止损伤线材。
联合肉毒素:对于咬肌较大及下颌缘欠清的顾客,注射咬肌联合肉毒素的下颌缘提升打法联合线提升,可减轻下面部组织松弛对线的影响,增强面部提拉线的维持时间。先进行线提升,1 - 2 周后根据恢复情况注射肉毒素。
联合减脂手术:适用于面部脂肪比较肥厚的顾客,单纯的线提升只能改善轮廓,联合减脂手术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一般先进行减脂手术,待恢复稳定后(3 - 6 个月)再进行线提升。
联合射频及超声刀等光电仪器治疗:射频等光电仪器能刺激胶原纤维紧致及再生,为埋线提供连接支点,联合应用使效果更持久有效。先进行线提升,1 - 3 个月后根据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电仪器治疗,注意治疗参数的调整,避免对埋线部位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