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缺损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专家共识》相关内容如下:
背景及目的:唇缺损常导致面部功能障碍,如进食不便、语言障碍、咀嚼困难、流涎等。唇癌是造成唇缺损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唇癌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各单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为规范唇癌切除术后修复重建的诊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相关专家制定了该共识。
唇缺损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疾病、炎症、外伤或肿瘤等。
局部组织瓣修复重建原则
形态与功能兼顾:尽可能恢复唇部的正常形态,包括唇弓、唇珠等标志性结构,同时恢复唇部的闭合、发音、进食等功能。
组织量与质地匹配:根据唇缺损的大小、深度和部位,选择合适的局部组织瓣,确保修复组织在量和质地(如皮肤的色泽、厚度、弹性等)上与缺损区相匹配。
血供与神经功能保护:设计组织瓣时,要充分考虑其血液供应,保证组织瓣的成活。同时,尽量保护唇部的神经,以减少感觉功能的丧失。
美学效果优先:切口和组织瓣转移路径应尽量隐蔽,减少明显瘢痕,使修复后的唇部与面部整体协调美观。
常用局部组织瓣及适用情况
唇交叉组织瓣:适用于上唇或下唇中部缺损在 1/2 左右者。可将对侧唇部组织瓣交叉转移至缺损处进行修复,能较好地恢复唇部形态和功能,但断蒂前患者张口受限,需给予流质饮食。
鼻唇沟皮瓣:适用于上唇缺损,尤其是上唇中部缺损。利用鼻唇沟的组织形成皮瓣转移修复,可提供足够的组织量,且皮瓣颜色、质地与唇部相近,术后外观效果较好。
唇颊组织瓣:对于下唇 2/3 以上或全下唇缺损,可采用唇颊组织瓣旋转推进修复。在两侧设计扇形的全层组织瓣,向下内旋转推进缝合,遗留缺损区可分层直接拉拢缝合,但术后可能需行小口畸形矫正术。
扇形皮瓣:适用于唇部缺损宽度不超过唇全长的 1/2 者,在缺损的一侧设计扇形皮瓣转移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