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

作者: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发布时间:2025-01-22 08:31浏览:

 范围
规定了医疗机构病理科等机构进行口腔及口咽黏膜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通用操作规范,仅适用于口腔及口咽原发鳞状细胞癌。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018 年版)、《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31 号)、《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病理学分册》(2004 年)等。
术语和定义
口腔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口腔黏膜上皮的伴有鳞状分化的癌,口腔黏膜包括颊黏膜、牙龈黏膜、磨牙后三角区黏膜、舌体(界沟前 2/3)黏膜、口底黏膜、硬腭黏膜、唇黏膜。
口咽鳞状细胞癌:起源于口咽黏膜上皮的伴有鳞状分化的癌,口咽黏膜包括软腭黏膜、舌根(界沟后 1/3)黏膜、咽侧壁黏膜、咽后壁黏膜及扁桃体黏膜。
HPV 相关性鳞状细胞癌:经 HPV DNA 或 RNA 检测后证实有 HPV 感染的鳞状细胞癌。
HPV 相关性(p16+)鳞状细胞癌:p16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70% 的肿瘤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等至强阳性、但未行 HPV DNA 或 RNA 检测的非角化鳞状细胞癌。
侵袭深度: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突破基底膜向下方结缔组织内侵袭的深度。
ENE:转移至淋巴结的肿瘤突破淋巴结被膜,侵袭至周围软组织。
WPOI-5:肿瘤生长方式中最差的一种,指肿瘤卫星灶与距其最近的肿瘤灶之间间隔的正常组织≥1mm。
标本类型及固定
标本类型:针对口腔及口咽黏膜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辅助化疗后的标本、细胞学样本不适用。
标本固定:标本离体后应在 30min 以内用 4-10 倍标本体积的 10% 缓冲甲醛固定,组织较大时适当分切,固定时间 8-24h。
大体描述及取材规范
大体检查及记录
I 级推荐:按照病理申请单核对原发灶标本部位;测量原发灶标本 3 个径线大小,描述色泽、质地、有无溃疡等;记录有无颈部淋巴结清扫标本及淋巴结数量、大小等。
II 级推荐:记录肿瘤距切缘距离等。
取材规范
I 级推荐:原发灶至少取 4 块组织,包含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等;淋巴结每个取 1-2 块;切缘取材应包含所有手术切缘。
II 级推荐:根据需要取肿瘤深部组织等。
病理报告内容
基本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 门诊号等。
病理诊断:肿瘤类型、组织学分级等。
TNM 分期相关信息: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 ENE 等。
其他信息:切缘状况、有无神经侵犯、有无淋巴管血管侵犯、是否 HPV 相关、有无 WPOI-5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