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20 年全球癌症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头颈部肿瘤新发病例约 75 万,新增死亡病例约 36 万。2015 年中国肿瘤登记处报道我国唇、口腔、咽部及喉部肿瘤年新发病例 7.45 万例,年死亡病例 3.66 万例,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形势严峻,且 5 年生存率仍只有 50% 左右。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头颈部肿瘤中的过表达比例可达 80%~100%,是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抑制并促进肿瘤浸润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肿瘤不良预后的关键预测性因素,EGFR 靶向药物为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尼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
与 EGFR 胞外区特异性结合,阻断 EGFR 与其两个主要配体(EGF 和 TGF-α)的结合,抑制 EGFR 磷酸化,终止信号向胞内转导。
在 G1-S 期阻滞细胞周期,具有显著的抗增殖作用。
介导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CDC)等免疫效应,促进 NK 细胞等效应细胞识别杀灭肿瘤细胞,同时激活经典补体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杀灭肿瘤细胞。
与 EGFR 结合后形成复合体,促进肿瘤细胞表面的 EGFR 内吞和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临床依据
联合新辅助化疗:赵晓莹等以 40 例可切除的头颈部鳞癌患者为对象,采用尼妥珠单抗(400mg,d1)联合顺铂(75mg/m²,d1)和 5-Fu(750mg/m²,d1-5)3 周方案诱导治疗,2 个周期后肿瘤缓解率为 85%,24 例影像学降期,且有较好的治疗耐受性。郭伟等对 71 例局部晚期头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 TPF 方案及尼妥珠单抗(200mg / 周)治疗,56% 的患者获得相对彻底的手术治疗,不良反应轻微。董频等对 91 例可切除的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奈达铂和 5-FU 3 周方案诱导化疗,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联合放化疗或放疗:发表在 Cancer 上的一项 III 期临床研究表明,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比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能显著提高患者两年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PFS(61.8% vs50.1%),并降低了 31% 的进展风险,显著提高两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无病生存率。2023 年 ASCO 报道的中国人群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尼妥珠单抗联合放疗或放化疗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 3 年总生存率(74.6% vs63.3%)、3 年无进展生存率(57.7% vs44.3%)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77 个月 vs29.86 个月),且死亡风险降低 25%,进展风险降低 26%。
不良反应及处理
尼妥珠单抗一般安全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呕吐、发热等,通常较为轻微。严重不良反应如血液毒性反应、严重口腔黏膜炎等发生率较低,多与化疗相关。出现不良反应时,一般根据严重程度采取观察、对症处理、暂停用药或调整剂量等措施。
用药建议
检测 EGFR 表达:使用尼妥珠单抗前,建议对肿瘤组织进行 EGFR 表达检测,虽然其对 EGFR 阳性表达的肿瘤效果更明确,但部分 EGFR 低表达或阴性患者也可能有一定获益。
联合治疗方案选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肿瘤分期、身体状况等,选择与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或放疗等联合使用。
剂量和疗程:常用剂量为每周 200mg-400mg,具体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耐受性等综合判断,一般需持续用药多个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