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中国儿童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专家共识

作者: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发布时间:2025-01-22 08:09浏览:

  诊断评估
临床检查:全面检查面部形态、对称性,上下颌骨发育情况,面下 1/3 高度等。详细检查牙列,包括牙齿数目、形态、大小、排列及咬合关系,检查有无乳牙早失、滞留、恒牙萌出异常等情况。评估口腔功能,如吞咽、呼吸、发音等是否正常,以及有无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咬唇、吐舌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曲面断层片了解全口牙齿发育情况、牙根形态、恒牙胚位置及数目等;头颅侧位片有助于分析上下颌骨位置关系、牙颌面生长发育方向等;必要时进行锥形束 CT(CBCT)检查,精确观察颌骨、牙齿及周围组织的三维结构,辅助诊断复杂的错(牙合)畸形。
模型分析:制取研究模型,进行牙弓形态、长度、宽度测量,以及牙齿拥挤度分析等,直观了解牙列排列情况及咬合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常见早期错(牙合)畸形及诊治策略
牙列拥挤
乳牙期:轻度拥挤可先观察。若乳牙龋齿致邻牙倾斜,应及时治疗龋齿。严重拥挤影响恒牙萌出路径时,可考虑拔除滞留乳牙或多生牙。
替牙期:轻度拥挤可观察、定期复诊。中度拥挤可采用序列拔牙法。重度拥挤或伴有颌骨发育不足时,可能需早期正畸干预,如使用扩弓器。
反(牙合)
乳牙期:一般在 3-5 岁进行治疗,常用活动矫治器,如(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替牙期:功能性反(牙合)可使用功能性矫治器,如 FrankelⅢ 型矫治器。牙性反(牙合)可根据情况选择固定矫治器或活动矫治器。若反(牙合)伴有明显上颌发育不足,可采用前方牵引装置。
深覆(牙合)、深覆盖
乳牙期:因不良习惯导致的,应首先破除不良习惯。若未改善,可根据情况选择肌功能训练矫治器。
替牙期:深覆(牙合),轻度可通过咀嚼肌功能训练改善,中度及以上伴有下颌后缩可使用功能性矫治器,牙性深覆(牙合)可采用固定矫治器。深覆盖,功能性深覆盖可使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牙性深覆盖可选择固定或活动矫治器,伴有上颌前突可采用口外弓等装置。
开(牙合)
乳牙期:多由口腔不良习惯引起,首先应破除不良习惯,可佩戴破除不良习惯矫治器。
替牙期:除破除不良习惯外,轻度开(牙合)可采用肌功能训练矫治器,中度及以上开(牙合)可能需使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种植支抗等技术,伴有骨骼发育异常可能需联合正畸 - 正颌外科治疗。
治疗时机与疗程
治疗时机:乳牙期(3-6 岁)主要针对影响颌骨发育及恒牙萌出的错(牙合)畸形进行治疗。替牙期(6-12 岁)是早期矫治的重要时期。对于一些复杂的错(牙合)畸形,可能需等到恒牙列初期(12-14 岁),待牙齿替换完成后,进行全面的综合矫治。
治疗疗程:乳牙期矫治疗程较短,多为 3-6 个月;替牙期矫治疗程相对较长,可能为 6 个月 - 2 年不等。
治疗后保持
保持的重要性:早期矫治后,牙齿和颌骨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复发。保持可使牙齿在新的位置上稳定下来,促进周围组织的改建和适应。
保持器的选择:常用的有活动保持器如 Hawley 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固定保持器如舌侧固定保持丝。
保持时间:一般为 1-2 年,复杂错(牙合)畸形或生长发育潜力较大的患者,保持时间可能需适当延长。
多学科协作
对于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颌面发育严重异常或复杂口腔问题的儿童和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需正畸医生与儿科医生、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心理医生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