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简化修复技术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发布时间:2025-01-14 09:17浏览:

 《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简化修复技术专家共识》解读
一、背景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为牙列缺失患者带来了更精准、高效的修复方案。这份共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推广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的简化技术,使更多的口腔医生能够掌握并应用,同时确保修复质量。
二、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技术概述
传统全口义齿修复的局限:传统全口义齿制作过程依赖手工操作,存在印模不准确、颌位关系记录易出现误差、试戴和调改次数多等问题,导致患者就诊时间长、满意度较低。
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利用口腔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先进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获取口腔组织形态、记录颌位关系,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提高修复体的精度和贴合度。
三、简化修复技术要点
(一)口腔数据采集
口内扫描技术:使用口内扫描仪直接获取患者口腔内软硬组织的三维数字模型。与传统印模相比,口内扫描具有患者体验好、数据获取快、精度高的特点。在扫描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适当张口,并配合扫描头的操作,以确保完整、准确地获取口腔数据。
面部扫描(可选):部分情况下,结合面部扫描可以更好地进行美学设计。通过将口腔数据与面部数据匹配,能够制作出更符合患者面部形态和美学要求的全口义齿。
(二)颌位关系记录
数字化方法:利用数字化颌位记录系统,如基于光学跟踪或电磁感应原理的设备,准确记录患者的正中关系位、垂直距离等颌位关系信息。这些系统能够实时反馈颌位信息,减少传统蜡堤记录方法中的主观性和误差。
简化操作流程:一些简化技术通过预设的参数和智能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整颌位关系记录,使操作更加简便快捷。例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牙槽嵴形态等因素,软件可以提供初步的颌位关系参考值,医生再进行适当调整。
(三)义齿设计
CAD 软件应用:通过专业的 CAD 软件进行全口义齿的设计。软件界面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如牙齿排列、基托形态设计等功能。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口腔条件、美学需求和功能要求,在虚拟模型上进行个性化的义齿设计。
设计原则与参数: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全口义齿的基本设计原则,如合理的牙列弓形、合适的人工牙排列、足够的基托伸展范围等。同时,根据数字化模型提供的精确数据,调整人工牙的高度、倾斜度、覆盖覆合关系等参数,以确保义齿的良好咬合和稳定。
(四)义齿制作与加工
CAM 技术:设计完成后的义齿数据直接传输至数控加工中心,通过 CAM 技术进行义齿的制作。制作过程包括切削、烧结、打印等多种方式,具体取决于义齿的材料和设计要求。例如,采用切削工艺制作的义齿,其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而 3D 打印技术则可以制作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基托。
质量控制:在义齿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工参数和质量标准。对制作完成的义齿进行精度检测,如检查义齿与口腔模型的贴合度、咬合关系是否正确等,确保义齿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四、临床应用建议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适用于大多数牙列缺失患者,尤其是对义齿美观和功能要求较高、难以耐受传统全口义齿制作多次就诊的患者。对于牙槽嵴条件相对较好、口腔黏膜健康的患者,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禁忌证:存在严重口腔黏膜病变、无法配合口腔扫描或颌位记录的患者(如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口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无法进行有效扫描等)暂时不适合采用该技术。
(二)患者沟通与教育
在治疗前,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的过程、优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让患者了解口内扫描的安全性、义齿制作的大致时间等,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同时,展示一些成功的修复案例,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期望。
(三)临床操作培训
对于口腔医生来说,需要进行专门的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口内扫描设备的操作、颌位关系记录系统的使用、CAD 软件的设计技巧以及 CAM 加工工艺的了解等。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才能在临床应用中保证修复质量。
五、技术发展与展望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人工智能在义齿设计中的应用、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数字化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简化修复技术有望进一步优化。未来,可能实现更加自动化、个性化的义齿制作,为牙列缺失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口腔修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