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口腔疾病 > 文章内容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

作者: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发布时间:2025-01-14 09:15浏览: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训练专家共识》解读
一、背景与重要性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面神经功能训练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具有关键作用,它能够帮助患者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提高面部表情的协调性,改善生活质量。
二、训练时机
早期介入: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过后(一般在发病后的 7 - 10 天左右),只要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开始进行简单的面神经功能训练。这是因为早期训练能够预防面部肌肉萎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面神经的修复。例如,对于贝尔面瘫患者,在水肿开始消退时就开展训练是很有益处的。
三、训练内容
(一)表情肌训练
额肌训练:主要动作包括抬眉。患者可尽力将眉毛向上抬起,保持 3 - 5 秒,然后缓慢放松。这个动作能够锻炼额肌,帮助恢复额头的皱纹,改善面部表情的对称性。重复进行 10 - 15 次为一组,每天进行 3 - 4 组。
眼轮匝肌训练
闭眼训练:患者轻轻闭上眼睛,尽量使上下眼睑完全闭合,保持 5 - 10 秒后缓慢睁开。这有助于增强眼轮匝肌的力量,防止眼睑闭合不全导致的角膜损伤等并发症。
挤眼训练:快速地眨眼、挤眼动作,每秒 1 - 2 次,持续进行 30 - 60 秒。可以增强眼轮匝肌的灵活性。
皱眉肌训练:患者用力皱眉,使眉间出现明显的皱纹,保持 3 - 5 秒后放松。每天进行 3 - 4 组,每组 10 - 15 次,对恢复皱眉功能有帮助。
鼻肌训练
皱鼻训练:尽力将鼻子向上皱起,就像闻到刺鼻气味一样,保持 3 - 5 秒后放松。这个动作主要锻炼鼻肌,促进鼻翼的运动恢复。
扩张鼻孔训练:有意识地扩张鼻孔,同样保持 3 - 5 秒后恢复原状,重复进行训练。
口轮匝肌训练
撅嘴训练:双唇紧闭,尽力向前撅起,像吹口哨的姿势,保持 5 - 10 秒后放松。这有助于增强口轮匝肌的力量,改善唇部的运动能力。
咧嘴训练:嘴角尽量向两侧拉伸,露出牙齿,保持 3 - 5 秒后恢复。可以锻炼口角周围的肌肉。
鼓腮训练:将空气充满口腔,使双颊鼓起,像吹气球一样,保持 5 - 10 秒后慢慢呼气,同时脸颊放松。这个动作对整个口轮匝肌和颊肌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二)协同运动训练
面部整体运动训练:例如,让患者同时进行抬眉、闭眼、皱眉、耸鼻、撅嘴等动作,以训练面部肌肉的协同性。这种训练可以模拟自然的面部表情,提高面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面部表情组合训练:包括微笑、愤怒、悲伤等表情的组合训练。比如,先做出微笑的表情,然后逐渐过渡到愤怒的表情,通过这种动态的表情变化训练,使面部肌肉更好地协同工作。
四、训练强度与频率
训练强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体化调整。一般来说,初期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疲劳。随着患者面部肌肉力量的逐渐恢复,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
训练频率通常为每天 2 - 3 次,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 20 - 30 分钟左右。这样的频率既能够保证面部肌肉得到足够的刺激,又不会因为过于频繁而导致肌肉疲劳或损伤。
五、辅助工具与方法
镜子辅助: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镜子,对照正常的面部动作进行模仿和纠正。通过观察自己的面部表情,患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动作,提高训练质量。
生物反馈训练:利用生物反馈仪器,如肌电图(EMG)设备,将面部肌肉的电活动信号反馈给患者。患者可以根据这些信号来调整自己的肌肉收缩力度和方式,使训练更加科学、精准。
六、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周围性面瘫患者由于面部外观的改变,往往会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在面神经功能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训练。
避免过度疲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肌肉状态,一旦发现肌肉出现疲劳或痉挛,应及时停止训练,适当休息后再继续。过度疲劳可能会加重面部肌肉的损伤,影响恢复效果。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面神经功能训练通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如针灸、理疗)等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药物减轻面神经炎症的同时,通过功能训练促进肌肉恢复,这样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