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完整性和健康,对于受龋齿、外伤或其他原因影响的牙齿,尽可能保持牙髓的活力,特别是对于牙根未发育成熟的年轻恒牙,牙髓活力对于牙根的继续发育至关重要。
-
综合病史:包括全身健康状况、既往口腔疾病史及治疗情况等。
-
症状和主诉:了解疼痛的位置、强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缓解方式以及是否为自发痛等。
-
口腔检查: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口外检查和口内软硬组织检查,评估牙齿的松动度、叩痛、牙龈状况等。
-
影像学检查:通过 X 线片观察牙齿的根尖区、根分叉区以及周围骨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牙髓炎症、坏死或根尖周病变。
-
牙髓活力测试:对于恒牙,可采用电活力测试或冷热测试等方法辅助判断牙髓的状态,但在乳牙和年轻恒牙中,由于牙髓神经发育不完全或存在根尖孔未闭合等情况,这些测试结果可能不准确,需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
间接盖髓术:适用于深龋近髓,去腐后未见穿髓点,牙髓活力正常,X 线检查无病理性改变的情况。
-
直接盖髓术:适用于意外穿髓,穿髓孔较小,牙髓组织有活力且无明显炎症的情况。
-
牙髓切断术:分为活髓切断术和失活后断髓术。适用于冠髓有炎症,但根髓尚未感染的情况,可保留部分健康牙髓组织,促进牙根继续发育。
-
根尖诱导成形术:适用于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通过使用药物诱导根尖部牙髓和(或)根尖周组织,在根尖区形成钙化屏障,以利于根管充填。
-
牙髓血运重建术:属于再生性牙髓治疗方法,适用于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在彻底控制根管感染后,刺激根尖周组织出血及引导根尖区干细胞进入根管,结合生物陶瓷活性材料的使用,使干细胞在有利微环境中增殖、分化,实现类牙髓组织再生,完成牙根发育。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牙齿的临床症状、牙髓活力以及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情况。具体随访时间根据治疗方法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治疗后的 1、3、6 个月进行复查,之后根据病情稳定情况逐渐延长复查间隔时间。如根尖诱导成形术需随访至钙化屏障形成;根尖屏障术则在治疗后 6、12、18 个月及之后每年追踪复查 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