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指呈典型树突状或伪足状突起、膜高表达MHC II类分子、能移行至次级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并具有一些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DC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的0.1%,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原识别、加工处理和提呈,是机体免疫反应始动者,与免疫激活和免疫耐受密切相关,在抗感染、肿瘤、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疾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树突状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部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诱因,是影响其转归的重要因素。肺中D C主要位于支气管 上皮和上皮下组织 、肺泡周围的肺间质以及支气管相关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等部位。外周血中的D C虽然密度较低但其表型基本与肺内DC一样。研究发现急性加重期或稳定期的COPD病人的外周血D C均明显少于正常人,而且随着病情的缓解或恶化而波动。DC增多活化对气道的作用反削弱肺内气体交换,DC能影响肺动脉压进而影响右心功能。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
肺癌肿瘤组织中pDC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DC细胞比例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明显差异。III-IV期患者pDC细胞比例较I-II期明显增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C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树突状细胞与胃癌
胃癌侵袭深度和TNM分期与DC浸润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在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进展过程中,DC密度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当浆膜浸润时下降最为明显。DC密度与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DC可直接或间接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活性,在抑制原发和淋巴转移性胃癌的侵袭和扩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树突状细胞与乳腺癌
乳腺癌组织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成为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乳腺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中的CD1c,CD83,CD54表面分子低表达或不表达,提示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DC,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乳腺癌组织局部有大量的乳腺癌细胞分泌IL-10等免疫抑制因子,通过单独或联合作用可能造成树突状细胞表面的MHC I,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免疫粘附分子低表达或不表达的原因之一,从而减低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