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见的感染类型,急诊感染除了包括普通感染,还包括急、危、重症感染、特殊人群感染、慢性疾病急性加重感染等,其发病情况往往更加危急,甚至向不可逆发展。在急诊感染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发病率极高,且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逐渐成为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以往,对急诊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常规、胸部影像以及微生物学检查,但血常规检测不能客观的反映严重感染者的真实情况;胸片可能出现漏诊;胸部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优于胸片,但不适用于危重患者,且不便随访;微生物学检查虽被视为"金标准",但其耗时长,而且很多到达急诊室的患者都已接受了抗感染治疗,影响病原体的检出率 。
因此,急诊科迫切需要 "理想"的生物标志物:能在感染早期发生显着变化,不受非感染因素影响,以实现在紧急情况下的早诊早治;可鉴别诊断病原体类型;在复杂而连续变化的过程中,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准确有效地指导抗菌药的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更有效的利用医疗资源。
根据这些要求,降钙素原(PCT)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物质,PCT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健康人血液中的PCT浓度非常低,小于0.05ng/ml。在炎症刺激特别是细菌感染/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因此通过测量人体血清中PCT的含量,可以鉴别细菌感染。
PCT在感染开始后的最初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可达到最高峰值,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PCT的半衰期接近24 小时,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激素治疗的影响。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使PCT对机体感染的反映具有快速准确的特征。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PCT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