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检验医学 > 文章内容

细菌的营养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7-11-08 18:01浏览:

细菌的营养类型

  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细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如固氮菌。

  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必须利用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蛋白胨和氨基酸作为碳源和氮源,仅有少数异营菌能利用无机氮化物。

  所有的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异营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两类。

  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

  寄生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体内,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
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五类。

  营养机制

  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有半透性,只能使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而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需经细菌的胞外酶,将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菌体才能吸收转运。

  营养物质吸收转运进入菌体的方式有:被动扩散、主动运转及基团移位。

  (1)被动扩散:细菌依靠群体表面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半透性,调节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2)主动吸收:细菌将许多营养物质以高于细胞外浓度积累在细胞内的过程,称为主动吸收。

  其特点为:①物质可逆浓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

  ②需要能量(可由细胞膜上的呼吸链供给)。

  大多数营养物质靠主动吸收。

  (3)基团移位:也是一种消耗能量的运输营养物质的方式。它是靠胞外酶将糖类等物质与一种耐热蛋白与磷酸结合,使糖类等磷酸化,再转运至细菌内,再与耐热蛋白解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