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检验医学 > 文章内容

细菌的分解代谢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17-11-08 17:52浏览:

细菌分泌胞外酶,将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单糖、小肽或氨基酸,然后吸收进入菌体,再经氧化或胞内酶分解形成菌体可利用的成分,此谓细菌的分解代谢。

  细菌以营养原料及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合成菌体及相应的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合成代谢。


糖类的分解(熟悉掌握):细菌分泌的胞外酶,将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后再吸收。各种细菌将多糖分解为单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一致的。

  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醛类、醇类、酮类等。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也不同,借此可以鉴别细菌。


 蛋白质的分解(掌握):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在肽键处断裂,生成多肽和二肽,再在肽酶作用下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多肽和二肽可被细菌吸收,氨基酸在体内托氨基酶的作用下,脱氨基生成氨。

  不同细菌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脱氨基作用方式及代谢产物不同,可借此鉴别细菌。


细菌对其它物质的分解(熟悉):

  细菌除能分解糖和蛋白质外,对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也能分解利用。各种细菌产生的酶不同,代谢基质不同,代谢产物也不同,可利用鉴别细菌。

  A 对其它有机物的分解:如变形杆菌具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氨。

  B 对其它无机物的分解:产气肠杆菌分解枸掾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培养基中的铵盐生成氨。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意义

  1).热原质:热原质即菌体中的脂多糖,大多是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质。

  2).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内毒素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外毒素是由革兰氏阳性菌及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某些细菌可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如链球菌的透明质酸酶等。

  3).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细菌色素有两类:

  ①水溶性色素

  ②脂溶性色素

  4).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另一些微生物和癌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5).细菌素:某些细菌菌株产生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如大肠菌素、绿脓菌素、变形菌素和弧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