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检验医学 > 文章内容

腹部CT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0-03-05 11:19浏览:

 腹部CT介绍:
   
  进行腹部CT检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腹腔脏器有没有感染性疾病,如:炎症、结核、脓肿等;有没有占位,如良、恶性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有没有畸形、结石、梗阻、穿孔、积液等。

腹部CT正常值
  

  正常CT表现

  CT图像为腹部某一横断图像,须根据各脏器的解剖部位进行扫描。(图7-10、11)

  (一)肝脏

  CT可显示肝脏轮廓、大小、密度和内部结构。正常肝脏密度均匀,CT值为40-70H,比脾脏高。不同层面上,所显示的肝脏各叶、段的大小、形状有所不同。如肝门以层,可显示“H”形低密度带状影。右纵裂为胆囊窝,左纵裂为肝镰状韧带,中间为肝门,内含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左纵裂左侧为左叶,右纵裂右侧为右叶,两裂之间肝门前方为方叶,肝门后方为尾叶。

  (二)胆囊和胆道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横径大小为4cm,囊内含胆汗,其密度低于邻近肝组织,为5-30H.形状呈卵圆形、圆形,边界清楚。正常肝内,外胆管不显影,当扩张时才显示。扩张的胆管表现为以肝门向肝内延伸的树枝状低密度影。

  

  图7-10 腹部横断层面图象

  

  图7-11 腹部横断层面图象

  (三)胰腺

  CT可显示胰腺的轮廓、密度、形状和大小。正常胰腺密度均匀,CT值为40-50H,略低于周围脏器。胰腺形似一卧蚕状,分为头、体和尾三部分。前后径:头部3cm,体部2.5cm、尾部2cm.

  (四)脾脏

  呈新月状。脾脏密度均匀,CT值低于肝脏,与胰腺近似。大小、长度不超过5个肋单元(一肋单元等于一个肋间或肋骨断面)。

  (五)肾脏及肾上腺

  肾位于脊柱两侧,在不同层面上可呈椭圆形、马蹄形,马蹄形开口指向内前方,为肾盏肾盂低密度所致。肾实质密度均匀。肾上腺在肾上极呈“人”字形或三角形。

  (六)大血管

  腹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两侧与膈相连。下腔静脉位于脊柱右前方,扁圆形。门静脉位于尾状叶的前方。

 腹部CT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严重心、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和对对比剂过敏的患者。
 
  检查前禁忌:
 
  1、检查前,禁食4小时,最好前一天晚上起空腹。
 
  2、下腹部CT检查于前一天晚上8点、10点、检查当天6点、8点各服用造影剂200-300mL。待膀胱充盈后方可进行检查。
 
  3、造影剂的服用方法和服用时间放射科工作人员会向患者做细致交代。
 
  4、需要增强扫描的患者,请家属在同意接受碘造影剂检查说明书上签字。有药物过敏史、心肝肾功能不全病史者请主动告知医务人员,以防意外发生。
 
  5、检查前须将详细病史及各种检查结果告知CT医生,如有自己保存的X线片、磁共振片和以前的CT片等资料需交给CT医生以供参考。
 
  6、要向医生说明有无药物过敏情况,是否患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7、去除检查部位衣物包括带有金属物质的内衣和各种物品:如头饰、发夹、耳环、项链、玉佩、钱币、皮带和钥匙等。
 
  8、如作CT增强扫描或儿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9、CT增强扫描如用离子型造影剂,需作静脉注射造影剂碘过敏试验,20分钟后无反应,方可进行检查。
 
  10、1周内不服含重金属的药物,不做胃肠钡剂检查。已做钡剂检查的病人,须待钡剂排空后;急于作CT检查者,应在给予清洁灌肠或口服缓泻药使钡剂排完后,再行CT检查。
 
  检查时要求:
 
  1、检查时听从技术人员的指导,保持体位不动,配合检查进行平静呼吸、屏气、不吞口水、不眨眼睛等。
 
  2、遵从医嘱,定时、定量地将对比剂喝完。
 
  2、CT机上配有对讲机,在检查中如有不适,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生。


腹部CT检查过程:
   
  在检查前病人通常需要喝2%的含碘对比剂的水溶液,其目的之一是:让对比剂充盈整个肠腔,以减少肠腔积气在X线作用下所产生的伪影,避免因伪影而影响诊断效果;其二是:将肠道充盈后便于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因此,当您喝完对比剂后需要一个过程,待所喝对比剂到达所要检查部位的肠腔后便可进行CT检查了。灶的少血有关,在一组100例小肝癌分析中,仅1例直径〈3.0cm的肝癌呈少血型,CT上无碘油造影剂的畜积。
 
  怀疑是结石,如:胆囊结石、肾脏结石等;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肠穿孔时通常不需喝对比剂,这样做是防止对比剂掩盖病情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