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检验医学 > 文章内容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

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09-08-20 14:32浏览: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介绍:
   
  心血管腔疾病超声诊断包括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颈部动静脉、腹腔动静脉、肾动脉、四肢大动脉及深静脉系的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系将超声探头置于胸壁、食管内,对立体的心脏进行无数切面扫描、综合分析心脏各结构的位置、形态、活动与血流特点,从而获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血流动力学诊断资料。近年来食管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血管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大大提高了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正常值:
   
  心脏血管正常,无不良病变。

 
  正常心脏解剖
 
  (一)正常心脏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正面观心脏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
 
  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后方有食管、气管、胸主动脉等。
 
  两侧是肺与胸膜。
 
  上方有主动脉、肺动脉及上腔静脉的出入口,下方为膈肌。
 
  (二)心脏的内部结构
 
  四个腔:左室、左房、右室、右房
 
  两个隔:室间隔、房间隔
 
  两条大动脉:主动脉、肺动脉
 
  四组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1.判定心脏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患。定位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需要检查人群:
 
  1. 胸闷、气短、不能平卧、夜间呼吸困难。
 
  2. 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向左肩背部放散。
 
  3. 高血压病患者。
 
  4. 以往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患者。
 
  5. 以往患有风湿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
 
  6. 家族成员患有心肌疾病,例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
 
  7. 长期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尿毒症等慢性病患者出现心脏症状。
 
  8. 医生听诊心脏有杂音的人。
 
  9. 哭闹后或静息及出现口唇或全身青紫;听诊心脏有杂音;经常患肺炎、心衰的儿童。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经食管超声检查者,检查前须禁食4-6小时。
 
  检查时注意:
 
  受检者一般需要静卧于高度适当的检查床上,体位适当,自然放松,安静,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一般要求腰部以上没有衣物覆盖,尤其是胸前区域。受检者体位依检查部位和状况而异,一般常规胸骨旁、心尖部检查时,受检者通常取仰卧体位或45度左右的左侧卧位,左侧卧位的倾斜程度需根据检查目的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