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KSER 建议:尿石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韩国泌尿外科学会(KSER)发布的关于尿石症管理的指南,为泌尿外科医生在各种临床场景下处理尿石症提供了循证建议和专家意见2。以下是其相关内容概述:
-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药物使用史等,以评估结石形成的风险因素。
-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肾区叩诊等,以判断是否有压痛、叩击痛等异常体征。
-
实验室检查:进行尿液分析,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结晶、pH 值等;血液检查,了解肾功能、血钙、血磷、血尿酸等指标,有助于判断结石的类型和病因。
-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始检查方法,可发现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内的结石,尤其适用于孕妇和儿童;腹部 X 线平片(KUB)可显示大部分含钙结石,但对尿酸结石等透光结石不敏感;CT 扫描是诊断尿石症的重要方法,能准确判断结石的位置、大小、形态及是否伴有尿路梗阻等并发症,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观察等待:对于较小的结石(直径小于 5mm),且无明显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等待,通过增加饮水量、适当运动等方式,促进结石自行排出。期间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石的变化。
-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α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对于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可使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如枸橼酸氢钾钠颗粒等,以提高尿液的 pH 值,促进结石溶解。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适用于直径小于 2cm 的肾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通过高能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将其破碎成小块,随尿液排出体外。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治疗,且对于肥胖患者、结石过硬或位置特殊的患者效果可能不佳。
-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URL)、腹腔镜下或开放手术取石等。PCNL 适用于较大的肾结石或鹿角形结石;URL 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腹腔镜下或开放手术取石则适用于结石较大、位置特殊或经过其他治疗方式无效的患者。
-
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 2000 - 3000 毫升的水,以增加尿量,降低尿液中结石成分的浓度,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建议均匀分布饮水时间,避免在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
调整饮食结构:限制高盐饮食,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的摄入,以降低尿钙排泄;适当控制高蛋白饮食,如肉类、鱼类、蛋类等的摄入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它们富含枸橼酸和钾离子,有助于减少尿钙排泄;对于草酸钙结石患者,应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坚果等的摄入;对于尿酸结石患者,要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等,并适当使用药物降低尿酸水平。
-
适度运动:建议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尿量,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同时还能帮助较小的结石排出。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尿液检查、超声检查或腹部 X 线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尿液中的结石物质或无症状的结石,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有尿石症家族史、代谢性疾病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结石形成药物的高危人群,更应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