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科其他 > 文章内容

负压技术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5-13 09:29浏览:

《负压技术在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年)》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结石学组、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牵头编写,以下是部分要点1

术前准备

  • 检查评估:按上尿路结石的常规术前准备,建议术前完善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
  • 人员及科室要求:开展该手术需要主治医师以上,熟练掌握输尿管镜手术操作技巧,开展初期医护团队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科室需具备专业的结石诊疗团队和疑难患者多学科 MDT,能够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 器械设备配置:手术医师应根据各自掌握的负压技术以及所在诊疗中心具备的负压技术设备,选择合适的带负压吸引的输尿管导入鞘及相应的负压器械设备配置。

适应证与禁忌证

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与传统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无差异。但联合使用负压技术,综合考虑结石大小、CT 值、手术时间、患者基本情况等方面,可将适应证适当放宽至 3cm 以下的上尿路结石,特殊情况下可作为 3cm 以上的上尿路结石的替代治疗,如孤立肾、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等。

术前感染控制

对于按 HALF 分组的高危组、无症状菌尿组、发热组或者敏感抗生素治疗 1 周尿培养无法转阴的患者,优先使用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以降低术后尿源性脓毒症发生的风险。对于术前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建议一期肾造瘘外引流或双 J 管内引流后,二期联合负压技术手术。

术中注意事项

  • 手术时间:传统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时间建议控制在 90min 以内,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根据结石大小、CT 值、患者基本情况等方面可适当延长在 120min 以内,不建议超过 180min,必要时可分期手术。
  • 设备安全:术中应警惕负压设备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避免因负压吸引掉落而高灌注流量导致的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 镜体保护:负压技术中碎石屑可能对输尿管镜体本身存在损伤,建议负压技术下可优先使用一次性电子输尿管软镜。
  • 灌注流量:负压技术通过高灌注液体流量及负压吸引装置带走碎石粉末和激光产生的热量,建议持续灌注流量需≥40mL/min。
  • 退鞘操作:带负压吸引的输尿管导入鞘因手术时间延长,输尿管痉挛可能导致退鞘困难,建议退鞘时可在直视下退鞘,同时退鞘时可将负压吸引关闭,发生退鞘困难,可加深麻醉、适当增加肌松药和镇痛药,等待后缓慢退鞘。

特殊类型结石

  • 马蹄肾结石:带负压吸引的输尿管导入鞘联合软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马蹄肾肾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孤立肾上尿路结石: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高,尽量减少患者排石的风险,术后无石率高、并发症低,可作为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 嵌顿性输尿管结石:对于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特别是合并中重度肾积水,若考虑采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建议联合负压技术,提高结石清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激光直接损伤输尿管及热量损伤,避免术后输尿管狭窄发生。
  • 输尿管石街:对于输尿管石街,建议联合类似组合式硬管镜等负压技术处理,不仅同步碎石清石、显著提高手术效率,而且有效降低反复异物钳取石导致的输尿管损伤、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处理

  • 留置双 J 管: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 1-2 周后拔除,对于结石已完全清除干净、无输尿管损伤、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不留置支架管或短期留置输尿管导管 1-2 天后直接拔除。可使用 α 受体阻滞剂减缓留置支架管相关刺激症状。
  • 并发症处理: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等同传统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临床医师仍需警惕术后脓毒症的发生,围术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联合负压技术术后应密切注意输尿管石街的发生,术中应尽可能取出结石碎屑以减少发生的概率,术后若发生可采用药物排石、ESWL、二期手术等治疗。
  • 疗效评估:术后 1 天行 KUB 评估结石残留情况及输尿管支架管位置,术后 1 个月可首选 KUB 或非增强 CT 平扫(NCCT)评估结石清除率。负压技术联合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定义为残留碎石直径应小于 4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