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人群常见疾病 > 文章内容

双环醇防治肝脏炎性损伤多学科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网发布时间:2025-05-23 08:42浏览:

《双环醇防治肝脏炎性损伤多学科专家共识》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肝病学组邀请多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制定,旨在提高双环醇临床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依据和参考意见,提升多学科对相关肝损伤的认知及防治水平1。以下是该共识的部分要点2
 
  1. 药物性肝损伤(DILI)
    • 急性肝细胞损伤型或混合型 DILI:双环醇可用于治疗 ALT 明显升高的急性肝细胞损伤型或混合型 DILI(证据等级 1,推荐强度 A)。
    • 控瘤药物和 / 或肿瘤性肝损伤:ALT 和 / 或 AST 升高,尤其炎症较重者(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或混合型 DILI)可应用双环醇进行护肝治疗(证据等级 1,推荐强度 B)。
    • 抗结核药物导致的 DILI(ATB - DILI):当血清 ALT<3×ULN 而无明显临床症状时,可在密切观察下给予双环醇治疗,酌情停用对肝损伤发生频率高的抗结核药物;当 ALT≥3×ULN 或 TBil≥2×ULN 时,停用有关抗结核药物,在密切观察下给予双环醇治疗;当 ALT≥5×ULN 或 ALT≥3×ULN 伴有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或 TBil≥3×ULN 时,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积极予以包括双环醇在内的综合护肝治疗(证据等级 2,推荐强度 B)。
  2. 其他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抗风湿药物、他汀类药物、治疗精神疾病药物等导致的肝损伤伴血清 ALT 和 / 或 AST 水平升高可应用双环醇治疗,能够改善肝细胞损伤,促进肝脏生化指标复常或缓解 / 下降。对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银屑病、应用中草药患者等导致的 DILI 患者,也可选用双环醇治疗。抗甲状腺药物(ATDs)所致的肝损伤,在减量或变更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的同时可应用双环醇治疗。一旦确诊或怀疑 ATDs 导致的严重肝损伤,应立即停用 ATDs,密切监测肝脏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变化,并给予包括双环醇在内的综合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展或肝衰竭的发生。
  3. 病毒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明显或肝脏生化指标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可应用双环醇治疗,能够加快修复肝细胞损伤、减轻肝组织炎症、改善肝脏生化指标(证据等级 1,推荐强度 A)。经规范抗病毒治疗后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但肝脏生化指标应答不完全的 CHB 患者,应注意进一步寻找导致肝损伤的其他潜在疾病;同时,应用双环醇治疗可以改善肝脏生化指标,减轻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证据等级 2,推荐强度 B)。
  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MASLD):针对血清 ALT 和 / 或 AST 升高或肝组织学存在炎症坏死的 MAFLD/MASLD 患者,在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应用双环醇治疗可有效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减轻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证据等级 1,推荐强度 C)。
  5. 酒精性肝病(ALD):对于血清 ALT、AST 和 / 或 GGT 升高的 ALD 患者,在戒酒的基础上,应用双环醇治疗可有效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减轻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证据等级 1,推荐强度 C)。
  6. 其他情况:甲状腺毒症导致的明显肝损伤,临床上在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的同时可联合双环醇等护肝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新冠肺炎等患者,若伴有肝损伤高风险(老年;合并各种急慢性肝病;HIV 感染;病情严重;用药种类多等),必要时(如首次治疗后出现肝损伤)可选择双环醇预防性护肝治疗。双环醇可用于 EB 病毒性肝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儿童的治疗,能促进肝脏炎性损伤的修复。双环醇可较为安全地治疗妊娠期血清肝酶水平异常的孕妇,显著改善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对妊娠期妇女、胎儿和新生儿未见不良影响,但还需要更多前瞻性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积累资料。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双环醇安全,未见对肾脏有损伤性影响。双环醇可用于老年人肝病的治疗,能改善肝损伤,促进血清 ALT 复常。